隔而不隔

初三 叙事 707字
2020-12-13 19:02:31

我站在河的一边,隔着一座石桥,桥对面便是我的家乡。

桥上一个人也没有,暗青色的石桥拱起佝偻的腰,随着我拾级而上的脚步发出沉闷的哼声。桥下欢快流过的溪水,也像孩子一样“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的心头猛的一紧,脑海里便浮现出鲁迅《故乡》的一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墙呢。”

昔时玩耍的石子路已经被浇成了沥青,散发着冷酷的气息。记忆中的红瓦小屋,摇身一变,变成了高大的楼房,不近人情的盯着我这个“外来者”。金黄色的麦田被挖成了深不见底的鱼塘……我幼时的回忆渴望到与它相匹配的对象里去,却一次又一次的被它们以沧桑而陌生的姿态而隔开。我拼命的走着,甚至跑了起来,我一下把扯下戴着的口罩,想要呼吸道那股乡土的情味儿。

“ 哎,谁家的孩子到处乱跑,快把口罩带好!”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道鸟嘹亮而粗犷的声音。我一下子停下脚步,走近了看,原来是一群老人。

“咦,你看这孩子看着挺面熟,还不是村东头那家老沈的孙子吗?这么大了!”还是那个声音,我定睛看去,隔着一道记忆的墙壁,我终于认出了他。

“您……你还认得出我?”我瞪大双眼,难以自信的指指自己。

“这成了什么话?只要是咱村子里走出来的孩子,不管有多远,我也能把他认得出来!”他拍了拍厚实的胸口,发出了令人安心的“咚咚”声。

我的眼睛酸酸的,那是一种漂泊的孤船在海上遇见了灯塔的感动。他黝黑的脸上泛起朴实的笑,好像灯塔的光束隔着厚障壁穿了过来。

我又仔仔细细的看了看坐在他周围的几个老人,虽然他们都戴着口罩,但是还有股浓郁的温情,从口罩下热情的话语中传递了出来。

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还说人家孩子呢,你自己口罩还不赶快带上!”

我们都戴上了口罩,但我觉得虽然隔着口罩,我们却融为了一个集体。

老人们围着一棵老槐树下唠叨着家常。我惊奇的发现他们当中大多数我都认得,或许这就是岁月的“手下留情”。无论我走多远,也不会与他们相隔太远。

感谢这些“隔离的屏障”,让我知道我们其实并没有相隔,而是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