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闹钟像催命符般响起。我迷迷糊糊地按下暂停键,心想再眯五分钟。可这一眯,竟直接睡到了七点二十。
"要迟到了!"我猛地从床上弹起,手忙脚乱地套上校服。厨房里,妈妈正在煎鸡蛋,油花噼里啪啦地炸开。"怎么又睡过头?"她皱着眉头,"快吃,我送你去学校。"
我咬了口煎蛋,金黄的蛋黄顺着嘴角流下来。妈妈突然伸手,用纸巾擦掉我脸上的蛋渍。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上周三的数学课——那天我实在撑不住,头一点一点地打瞌睡。
"小林,你来解这道题。"数学老师的声音像惊雷般炸响。我猛地站起来,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黑板上那道几何题像团乱麻,我盯着辅助线,感觉它们在眼前跳舞。
"不会就老实说。"后排传来小声的嗤笑。我攥紧粉笔,指节发白。这时,班主任轻轻敲了敲窗户。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口型比了个"加油"。
那天放学后,我被叫到办公室。班主任没有批评我,反而从抽屉里拿出个保温杯。"喝点热牛奶,"她把杯子推过来,"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上课也总犯困。"
我捧着杯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遍全身。班主任翻开我的作业本,红笔批改的痕迹密密麻麻。"你看这道题,"她指着某处,"思路是对的,就是计算粗心。"
此刻,坐在妈妈电动车后座上,我忽然明白:那些偷睡的时刻,那些被老师点名的尴尬,那些作业本上的红叉,其实都是成长的印记。就像春天里偷偷冒头的嫩芽,总要经历几场冷雨,才能茁壮成长。
"到了。"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校门口,晨读声已经响起。我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向教室。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晚自习时,我又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但这次,我没有放任自己。我站起身,走到教室后面,用冷水洗了把脸。回来时,我看见班主任从后门经过,她对我轻轻点了点头。
放学前,我在作业本里发现一张纸条:"今天表现不错,继续加油。"没有署名,但我知道是谁写的。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幅未干的水彩画。
原来,成长就是这样——在无数个偷睡的清晨与清醒的夜晚之间,在老师的目光与自己的坚持之间,慢慢长成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