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未完成的诗

初三 叙事 928字
2025-08-17 12:30:26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站在教室最后一排,看着语文老师将我的作文贴在"优秀习作"栏里。阳光透过雨滴在纸面上跳跃,那些被红笔圈出的句子像是一串串未完成的音符,在空白的五线谱上等待续写。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生命原来是一首永远处于创作中的诗篇,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未完待续的诗行。

记得初中时,我痴迷于模仿名家散文,把华丽的辞藻堆砌成一座座空洞的城堡。直到遇见李老师,她在我周记本上写道:"文字不是装饰品,而是心灵的刻刀。"她引导我观察校园角落里默默开放的蒲公英,记录食堂阿姨掌心里纵横交错的纹路。我开始明白,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于对平凡生活的深度凝视。就像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所说:"假如你觉得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生活,应该抱怨自己。"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其实都蕴含着等待被书写的诗性。

高二那年,我在文学社认识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林小雨。她总说自己是"被上帝打了一半草稿的作品",却在每个清晨用颤抖的手指写下对世界的热爱。她走后,我在她抽屉里发现一本写满三分之一的诗集,最后一页夹着张纸条:"请继续写下去。"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话:"人的性格即是命运。"我们无法选择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决定它的深度与广度。那些未完成的诗行,恰恰是对生命最真诚的礼赞。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诗歌班遇见七十岁的张奶奶。当她用布满老年斑的手写下"我的皱纹是时光的韵脚"时,整个教室安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她告诉我:"姑娘,我这辈子都在修改同一首诗。"这让我想起米开朗基罗八十九岁临终前仍在雕刻《圣母怜子像》,喃喃自语"我还在学习"。原来生命的诗意,正在于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修订与成长。就像泰戈尔所言:"生命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

站在大学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看阳光在书架间流淌成河。那些厚重的典籍里,有多少未竟的思考?多少待续的篇章?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独特的韵律书写自己的诗篇,有的章节工整严谨,有的段落潦草随性,但正是这些参差不齐的诗行,构成了人类最壮阔的复调。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人的伟大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成那首属于自己的诗,但在不断书写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丽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