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未完成的诗

初三 叙事 950字
2025-08-15 21:34:06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站在教室后门,看着黑板报上贴着的期中考试优秀作文。我的目光扫过那些被红笔圈画得密密麻麻的范文,最后停在了黑板角落——那里贴着我那篇被老师用红笔批注"结构松散,立意不明"的作文。纸张边缘已经微微卷起,像一片被雨水打湿又晒干的树叶。

"你的文字有种特别的韵律,"林老师不知何时站在了我身后,"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形式。"她摘下我的作文,指着其中一段描写校园梧桐树的文字,"你看这里,你把落叶比作'老唱片上跳动的音符',多么生动的比喻。但接下来你突然转到了考试压力,衔接得太生硬了。"

林老师的话让我想起父亲书房里那些未完成的手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书桌上永远摊开着写了一半的稿纸,有时是一行孤零零的比喻,有时是几个零散的意象。小时候我常问他为什么不写完,他总是笑着说:"好诗都是未完成的,留白处才有读者想象的空间。"

"试着把你的感受写成诗歌怎么样?"林老师的建议打断了我的回忆。我犹豫地接过她递来的笔记本,开始重新构思那篇作文。这一次,我不再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结构",而是任由文字流淌。写校园的梧桐树,我记下"秋风翻阅着梧桐的书页/每一片落叶都是被撕下的章节";写考试的压力,我写下"我们是被铅笔涂改多次的草稿/橡皮擦屑里藏着最初的形状"。

出乎意料的是,这首拼凑起来的诗得到了林老师的赞赏。更让我惊讶的是,当我把诗拿给父亲看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我从未见过的光彩。"这才像话,"他轻声说,"写作不是为了完成,而是为了表达那些无法言说的部分。"

我开始注意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这样的"未完成"。教学楼外墙爬满的常春藤,永远在向上生长却从未到达屋顶;音乐教室里那架老钢琴,有几个琴键已经失灵,却依然被学生们弹奏出美妙的旋律;甚至我们的青春,不正是一首充满可能性的未完成诗篇吗?

期末的文学社刊物上,我的组诗《未完成练习曲》被刊登在首篇。翻开杂志,我看见自己的文字和那些不完美的生活片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原来,生命最动人的部分,恰恰在于它的未完成性——就像父亲书桌上永远摊开的稿纸,就像教室里永远在修改中的作文,就像我们每个人正在书写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诗篇。

合上杂志,我忽然明白:完美不是完成,而是始终保持创作的状态。我们都是未完成的诗,在时光的稿纸上,不断写下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