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向山而行的跋涉,大多数人都在山脚观望风雪,等着晴空万里再启程。可现实的机会却不会局限于你的计划——或许仓促启程,亦会有完美的结果。
校园文化节的消息如春日惊雷,让校园沸腾了起来。班主任将话剧主角的剧本递到我手上,纸页带着油墨的清香,也沉淀着期待,我的掌心却沁出汗渍——毫无话剧经验的我,能做好吗?
夜里,我躲在房间里念台词,独白像鱼刺般卡在喉咙。试镜时老师赞过的"眼里有光",此刻全化作镜中熄灭的烛火。对镜排练时,胳膊僵得如未抽芽的树枝,声线总是拖沓……排练表被指尖揉出褶皱,路过话剧社的玻璃幕墙时,连镜中的倒影都显得手足无措。
转机发生在那个午后的课间。邻班排练室的门缝传出阵阵轻笑,我凑近望去,只见穿校服的"哈姆雷特"正挥着扫帚当权杖,念错台词引得全班笑倒;扮演王后的女生碰倒花瓶,却就势蹲在碎瓷片间继续表演。那些生涩的走位、跑调的念白,像未打磨的星子,在尘埃里闪着拙朴的光。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困在“完美主义”的桎梏中,但完美从不是出发的前提,而是前进的步履间生长出的新苔。只有抛开顾虑,勇敢迈出步子,才能描绘出成长的生动轨迹。
于是我重新回到排练队伍之中。首次排练意料之中的状况百出——那些早已背熟的台词到了嘴边却磕磕绊绊;肢体动作僵硬,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刻意又笨拙。但这一次,我决定用一路荆棘磨砺出心中完美的玉石。为补上短板,我像拧紧的发条般投入练习。午休时的教室只剩桌椅的影子作伴,我用红笔在台词本上圈圈点点,给每个重音画波浪线,在停顿处标上记号;我用粉笔在地上勾出定位点,每次走位都要精准踩上坐标;抬手时,我紧盯着窗户的倒影,看小臂形成的弧度是否恰到好处。
向老师请教时,她笑着摘下眼镜:"你瞧,眼神才是情感的窗口,要让情感在眼中流动,漾而不溢。”她眼角的细纹在灯光下舒展,目光忽而似春水温柔,忽而若寒星锐利。我恍然惊觉,表演的真谛便是将自己与角色的心跳同频共振。
舞台的大幕拉开,铜铃轻响。我踩过地板的木纹,听见心跳如钟鼓轰鸣。我静下心神,将自己融入角色之中,那句临时改的台词也撞进我心里:"所有完美都是出发后的补丁,就像我们跌撞着缝补的每一步"。当潮水般的掌声将我淹没,我明白,原来放下追求完美的偏执,才能迎来圆满。
完美,是理想的标杆,而我们总在跌撞中踏出生活的足迹。先出发,再完美,因为脚下的每一步都藏着命运的彩蛋,每个看似仓促的启程,都会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