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与完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缺憾是世间常态,但绝非敷衍的借口,在“完成”与“完美”之间,横亘着对自我超越的不懈追求。
夜色如水,晚风轻拂窗棂。书桌旁,废弃的宣纸已经堆积成小山。我紧握着毛笔,一遍遍地练习着苏轼的《水调歌头》,墨痕深浅交错,似是在张牙舞爪地嘲笑我。抬起头,月亮高悬于天际,一轮弯月残缺了大半,我不禁皱起眉头,这月亮实在算不上完美。不知何时,爷爷来到了我的身边,他的目光落在宣纸上,轻声说:“这弯月虽不似满月丰盈,却别有一番韵味。练字也是一样,不必苛求远门,尽心做到极致,便是最好。”
听了爷爷的话,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我提起笔,将笔尖饱蘸浓墨,深吸一口气,手腕悬停于宣纸的上方,耳畔回响着爷爷所说的“尽力就好”。回响起曾经的自己,在临摹时只要有一笔稍有偏差,我就会狠狠地将宣纸揉成一团。明明已经累得指尖发颤,却依旧在追求虚妄的“完美”,殊不知,它早已成为束缚我的枷锁。
思绪飘回现在,我泰然自若地落笔,嘴角泛起一抹从容的笑。宣纸上,横如刀刻般苍劲,竖如翠竹般挺拔,撇捺舒展间,墨点飞扬。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脸颊汇集成小溪,我却浑然不觉,只是全神贯注地应对着每一个笔画。月光在宣纸上流转,那些“十全九美”的字迹,都是我向着完美攀登的印记。
后来的日子里,我不再执着于每一笔都要写得无可挑剔,而是专注于每一次运笔时手腕的力度,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即使写得仍然不尽人意,我也会摒弃浮躁的性子,认真观察、总结。就这样,日子在墨香中悄然流逝,很快就到了书法比赛当天。胡桃木桌淡淡的清香与墨香交织,缓缓飘入鼻中。我深吸一口气,平复着紧张的心情。比赛开始,我提起笔,在洒金纸上书写着《水调歌头》。毛笔在纸面游走,起笔、行笔、收笔,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流畅。完成之后,我在宣纸的左下角郑重地写下:“完美固然重要,但完成才是生命的本质。”
等一朵花开,等一片雪落,“完成”与“完美”并非对立面,完成是勇攀高峰的勇气,完美是仰望山巅的追求。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完成”中,不断走向心中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