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和家中长辈们一起去送亮。送亮,是我们老家的一项传统习俗,年年都有,带上蜡烛纸钱鞭炮,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喜欢跟在大人身边,看白色或黄色的纸在灯火里烧灼,落日西沉,直到被河对岸的大山掩去,也恰好回到了家。
年年都在,岁岁如此。
今年晌午,在院中晒太阳的我被急匆匆回来的舅舅吵醒,睡眼朦胧的我依稀记得他应该在几公里外的地方,怎么忽的出现,来不及细想,便被妈妈催促着去陪舅舅送第一次亮,是什么使远在天边的亲人被拽回来,可能从来都是爱。我与他沉默着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纸屑纷飞,是让我与先祖之间连通的一把把钥匙,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顺着火光回来,不再迷路。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亡才是,可幸,他们始终被牵挂思念,被铭记在心,世世代代。
近几年,又多了几个新要去的地方,送亮的队伍中少了几个熟悉的面孔,多了几个陌生的,几十口人构成了几辈人的牵绊。随大部队送第二次亮,先去了太公的坟前,手拿着三根红烛,虔诚点燃,放在坟前,三叩头,三作揖,消失的习俗在坟前一一重现。从未见过太公的面貌,可总觉的他会如外公一般和睦,手中的香纸便是钥匙,一张张纸钱,一把把钥匙,火光中仿佛印出老人模样,伸手去抓,却只有炽热空气,灰色碎屑。鞭炮声让我有些耳鸣,仿佛海风穿过生锈的铁丝网。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祖辈们变作了山,永远守护在了这里,春草又生,秋风一度,年复一年,他们的儿孙向前奔袭,可唯有心底与山脉的连续,一把把钥匙,永不能弃。蒲公英总有一天会遍地生根,花草如此,人生亦是。
不知叩了几次头,走了几久路,只知纸已尽用,层林尽染,不多时便会入夜。回头望去,灯火长明,一路亮到天边。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把把钥匙将爱与希望留住,让温暖与光明长存,追光而遇,沐光而行,终灯火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