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文字散发出淡淡幽香,轻柔的笔画滴滢着丝丝细语。
仁远乎哉?我欲人,斯人至矣。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何礼?
重闻墨香,翻开《论语》,我对那个鬓角花白,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圣人多了一丝敬畏与钦佩。他,心与国家相连,为天下社稷四处奔波,生活的磨难成就了他洞察人生,笑看荣辱的智慧与练达;他,心与弟子相连,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思想历经千年却依然熠熠生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使他能在危难时刻站住脚,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重闻墨香,翻开《楚辞》,我看到了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腐朽的愤慨以及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的哀痛之情,诗中塑造的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和遗世独立、光明皎洁的主人公形象滋养了后世无数铮铮爱国人士和民族英雄。而它所开创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更成为了后世永不衰竭的文学传统。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重闻墨香,翻开《诗经》我感受到的是那些未经雕琢的真诚,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是那样的真实,若说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那诗经则是那古朴的石阶,千年苍凉。诗经中的语段或许没有唐诗宋词那样精致,却仍有简简单单动人心弦的力量。诚恳地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风,雅,颂,寥寥几字,却又如此真诚。
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也不免会物欲重心,那就不妨翻开古典文学,和那里潜伏着的各个时代,各个情景中的高明的灵魂,剪烛共语,倾诉平生,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世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