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9年7月,伴随着思绪飞梭般地编织着梦幻的东西伯利亚,我跟随南京大学贝加尔湖科考团,在俄罗斯境内待了近360个小时。
事实上,我对俄罗斯的城市不感兴趣,如果不是行程安排甚至不会去采购。我随科考团来到贝加尔湖这片圣地,主要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幻想着能够静静立于滨海山脉脚下,屏息仰望苍穹,默默在脑海中构建贝湖板块的前世今生——最后展眉、抬头和惊呼:“这是宇宙的何等杰作!”当然,我特别感谢来自南大、伊理大的教授们,学长学姐们,还有我亲爱的小伙伴。因为缺少了一块的拼图永远是不完整的,丢失了一角的斑驳记忆是不完整的。
那方北海是什么模样?是贞节之士吞吐沙砾的荒芜之地,还是旅游网站上绮丽无尽的鱼鸟天堂?跨过安加拉河,汽车从伊尔库兹克出发,沿着颠簸的土路,径直驶入贝加尔湖。大巴车的引擎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而我的心弦也不平静:萨尔玛库尔玛理想溶洞黑矿村,库钦尔卡河巴尔克钦岛杜荣克岛双色沙滩,萨满石飞来峰安卡地堑……东西伯利亚的明珠!伟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似乎时空全部紊乱,一个个高度集中的词条从记忆宫殿里激动地蹦出、组合、拆离、生成图像……我是谁,我又在哪?我怎么在思考这些无解的问题?急剧膨胀的世界突然宁静,车停了,我们到达了营地。
(二)
“南风叫阔杜克,它带来降雨降水;北风叫巴尔古津风,它带来阳光和好的天气……这两个兄弟都住在贝加尔湖的深处,他们为了抢鱼而斗争。住在尾湖有另一个年老的风,名叫萨尔玛。萨尔玛很嫉妒,为什么大贝加尔湖有这么多鱼而我这个小海却没有呢?有一次趁着两兄弟斗争的时候,萨尔玛偷走了装有鱼的盒子。所以,现在这个小海里的鱼是最多的。”站在萨尔玛谷地,迎着阵阵烈风,安德烈教授生动地讲述着萨尔玛的传说。萨尔玛河谷源于贝加尔湖西岸的滨海山脉,谷口正对贝加尔湖内最大岛。作为地质科考新人,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蓝闪石和糜棱岩,并且采样。
走山路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以哼着小曲儿,沿途观望旗子般在风中飘摇的大树,低身抚摸脚边的紫色铃铛型小花,感受山野里小小瓦松的热情。更令人着迷的是教授们口中形态各异的岩石——
“典型的糜棱岩,暗灰色。该糜棱岩具有极薄的层理,发育裂隙和节理。其变形构造显著,如布丁构造、拉伸线理、牵引构造…… ”
如果不是真实地听过,又有谁会在意小小岩石的“绝代风华”呢?不仅仅只在是萨尔玛,还在巴尔克钦岛、杜容克岛;不仅仅是山脉,还有微观的石英石大理石火山石石榴子石——他们,全都是有生命的。
有时真的感受到人类的无知和卑微。现在的人都太自大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能那些参摸不透的自然原理只有人类有了征服不了的无奈之后,才会显示出宗教一般令人崇拜的魅力吧。
多去山里走走吧,朋友。
(三)
说到贝加尔湖,免不了要谈谈走水路的斑斓时光。我们全团的人都是向往坐船的那几天的——在陆地上的伙食不是很好,面对依靠老干妈涪陵榨菜和俄罗斯冰淇淋苟延残喘的日子,船上的美味佳肴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希冀!在贝湖的倒数第二天,我们小组如愿登上了小船,更换了欣赏贝湖的角度。
阳光从未像今天这般温柔过,湖水从未如丝绸般拥有完美的波涛弧度过。有时候心中隐隐作痛,心疼船尾的螺旋桨绞断绸线,船像剪子一般刮破上佳的碧色丝绸,但是随着裂帛重连,又恢复成平静的湖面,我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说,这样我都难受了,那些在贝加尔湖乱丢垃圾的人是有多么无情,才会如此不“怜香惜玉”的?小船荡漾,银鸥唱着摇篮曲,和风轻抚着婴儿的背,小小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夜晚。霍博依岬角。
我悄悄坐在岸边,巨大的红日落在了湖面上,瞬时溶解成为染料,染红了天、山、湖。奥利洪岛上的景色宛若印象派的油画,色彩凝重得化不开。飞鸟相与还,天色渐渐被墨黑染的更重了,我们也便上山寻找易燃树枝搭建篝火架。我的裤子被柔软的草叶磨得窸窣作响,小虫子钻进我的裤腿而我不理睬他们。身子俯仰之间,我不经意瞥见那摇摇欲坠的星斗,深深被那锐意的光芒震撼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宇宙又在唱诵着什么呢?我们到双湖采水样,到黑矿山敲石榴子石,脚踏在热融湖边的松土堆上,甚至下到理想溶洞贪婪地享受那儿的空气……宇宙看着我们,看着我们绞尽脑汁的求索状,大概也只会淡淡一笑吧。
(四)
在团里我是没有什么学识的人。美其名曰是初次成为科考的参与者,实际上我只是一个有幸的观察者。有时候感到有些遗憾,实际上是在遗憾自己的能力不足。朱国荣教授曾经告诉我,来贝加尔湖有些人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有些人可能一次也没有。假如我的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来到贝加尔湖的机会,显然,我已经透支了。而我却没有能力更好的能力来欣赏她——这是遗憾的。在伊尔库茨克机场,一个生科的哥哥问我有学到什么吗?会不会有遗憾?我当然学到了特别多关于贝加尔湖演化历史、构造概况、同位素地球化学、还有生命科学的知识,但是,我是遗憾的。也许如果换成30岁的我,我可以有充足的学识独立研究解决问题,可以向拉莉萨教授、维克多教授用流利的俄语交流学术问题,在那360个小时里,可能一切都不一样了。
可是,没有如果。我只知道,现在的我才是最真实的我——那朵不一样的烟火。
(五)
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是和神秘的贝加尔湖告别了。在从伊尔库茨克到厦门的归途中,我的脑海中是《西伯利亚之森》的台词:
“寒冷,寂静,空旷,以及孤独,城市里分分秒秒岁岁月月,匆匆溜走,此地,时光静谧。
我自由自在,日子自然流淌,于万物无伤,对人不必屈从,生命除了体验,无欲无求,去学会如何被大自然接纳,我离开了令人窒息的城市,在西伯利亚生活了一年,一年,犹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