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保尔受到朱赫来革命信念的指引,是鲁迅听到刺耳欢呼后弃医从文的决绝,是诸葛瞻终于明白父亲诫子苦心后的奋勇。成长可能发生在生活中的任何一瞬间,我也在一次陶艺的劳动中收获了成长。
“别着急,拉高的时候可以慢但要稳……”我看着手中差点跳起“肚皮舞‘’的陶泥,老师及时伸手拯救,回想过去半个小时的经历,实在让我有点惭愧。
假期伴着蝉鸣一起奔来,班主任要求开学后要展示劳动课作业,身边的同学瞬间炸开了锅,耳朵里充斥着大家叽叽喳喳的各种想法,我想到家门口商场新开的陶艺DIY体验店,默默下定决心,到时候一定要一鸣惊人。
叮当的风铃声音,我进了门陶艺老师把我领到空位前,边讲解边做起了示范,我看着平平无奇的陶泥,在老师的妙手间丝滑变换成各种形态,感叹奇妙的同时,心里也不免想到:好像很简单呀,看我大展身手!
可打击从第1步开始就降临在我身上。“先找中心,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不然一会儿作品就会歪。”说着老师便把一团陶泥放在我面前的拉胚机上,让我沾湿双手,先将泥团稳稳拍紧在中心,机器开启,我想当然地用双手按住泥团,每两秒就被泥团带着跑,而且还越来越歪,“双手成v字形慢慢靠近离团,注意你的手一定要固定住。”老师演示了正确的手法,我照做后慢慢找到了感觉,“好,现在慢慢往里挤压,它自然会变高,然后用大拇指把它往下按,别着急,慢慢来。”就这样,往复捧高又压低三四次,我终于有了一块湿润的,硬度合适的陶泥。
老师看我完成了第1步,眼睛弯成月牙,开口就是颇为熟悉的“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前面慢一点没关系,接下来开孔吧。”指头对准中心向下,到离底差不多一个拇指的地方再慢慢向外拓展,调整边缘之后,一个基本的杯子就成了,我忍不住又开始飘飘然,既然最难的第1步已经解决了,可以挑战更有难度的瓶子。
现实又给了我当头一击。拉高的时候需要左手四指在里面辅助,右手用侧掌推着向上,可我左手控制不住力道,稍微用力手中的陶泥就歪歪扭扭,如果不是老师及时拯救,肯定又要从头开始。“手要稳,一瞬间的急躁都有可能与你预期背道而驰,慢慢来。”在老师的安抚和鼓励下,我的小花瓶终于成型!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手法愈发熟练的我,又试做了盘子,碗,还有一个杯子被我将错就错,做成了花边手工制品的魅力就在千千万万的一瞬间,即使与自己的预期不同,可能一个微小的动作反而让它独一无二。
第2天我来给他们上了色,又等了三天才拿到了烧制后的成品。虽然第1个瓶子比拉胚的时候小了很多,但我还是决定把它展示给所有人。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不轻视是拥有完美开端的前提,有耐心是收获最佳结果的基础,那下午我在劳动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劳动中收获了自我的成长。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