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悟道

初三 写人 669字
2023-08-11 09:24:13

屋子里的光线有点黯淡,唯有桌上亮着一盏工作灯,老师傅在灯下专注地雕刻着,一双布满皱纹的手,看似无力,握起刻刀来却是笔笔千钧、刀刀精准,不愧是雕竹老手。外面,“泾竹堂”中摆放着他的制品,件件堪称上品。

灯下,他捏着一根竹片,细细地打磨着竹片边缘。碧绿的竹子,在他手中更是莹润无比,再经他妙手,变为玲珑的竹制品。他削磨得极为仔细,一丝毛糙也不容许,将竹片打磨得光亮照人。

长久的凝视,他的眼睛疲劳了,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揉了揉干涩的眼睛,道:“先做这么多。”我惊讶于他的速度,如斯慢,如何经营得了他的生活呢?

他仿佛看出了我的疑虑,嘿嘿一笑,说:“贵精不贵多。”走到外面大堂中,光线一下亮堂了许多,两边的大木架子上,陈列的尽是各种竹制品。有笔筒、竹扇、书签,墙上还挂着竹制的小梯子,十分小巧,可于手中把玩。

老师傅看着自己的成果,甚为开心:“年轻时,做得可比现在快多了,一天就能赶出好几件,同行中谁不赞我的手艺好。”

我笑道:“您一定想回到年轻的时候吧?”他却突然收住笑容,摇头喟叹道:“还是现在好,和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上了年纪才悟出了一点竹子的真谛。你若视它为器物,做出的也只是器物,竹子也有心啊!”

“若我多去了解竹子本身,而非身外、竹外的俗物想必当时的成就会更高吧。工于技巧而忽略情感,这是疏忽。你瞧,卖得最好的就是那墙上的竹梯子,买的人都想盼着竹子节节高升的彩头,却不懂竹的高洁挺拔。”

眼前这位老师傅,过尽生命的千帆,却发出类似于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慨叹。也许是吧一味争名逐利,又何尝真正快乐?唯与竹为友,才是对自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