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陈同志

初三 写人 1063字
2023-06-16 22:30:18

​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题记

​很多人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所学会的第一个词便是——妈妈,而我,按照陈同志的描述便是——眨着大眼睛,上下嘴唇轻轻地碰触,发出的是“爸爸”二字。这就导致某人在某些时刻,比我妈得意多了。

可能“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讲得是有这么几分道理,我,在未上幼儿园之前,要坐在陈同志怀里吃饭、要到陈同志颈间扯他头发、要咬着陈同志手指入睡……嗯,我妈常常在旁边故作吃醋般质问道:“你到底是谁生的?”而那时,我抓着陈同志略带厚茧的大手,毫不犹豫:“我爸。”我妈表示:生了个白眼狼。

又大了些许,我妈如释负重地将我扔进了幼儿园,全天管制的那种。陈同志笑呵呵的,早晨送我去,然后他去工作,傍晚接我回家,吃完晚饭后带我四处乱荡。晚上会陪我做作业,用他只是初中毕业的知识来辅导小屁孩的我,听我还口齿不清地念叨幼儿园里头发生的趣事,顺便附和几句对我妈今晚煮的饭的味道的评价。

他也会陪我下棋,和我晨跑——不过他老是赢我。

慢慢地,我开始学会独立了,渐渐地,不再需要陈同志的牵引。

陈同志出差了。他不在的那些天里,我和我妈待在一块儿,她做她的工作,我学我的功课,不一样的只是旁边少了个刷手机的人;我和我妈吵架了,吵输的照样是我,回到房间里,一个人呜咽,不一样的只是往常有个调和的和事佬……

再一次见到陈同志,已经是半年后了。他来学校接我,我背着书包,手中拿着一张满是红痕的卷子,一言不发。他也沉默不语。回到家里,他拉着我下了一盘棋,在下棋时,我们两人谁都没说话。或是许久不见生疏了,或是我心情沉闷不想开口。只是下棋时依旧针锋相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打的无止无休。最终我持一子,将了他的军。陈同志紧皱的眉头松了松,语重心长道:“没有谁一直是胜利的。下棋如此,考试如此,人生也如此。我希望你以后不会因为失败而接着失败。”​

我满腔的怨恨与委屈因为他的这句话翻涌而出,倒在陈同志的怀大哭。陈同志手足无措,哭笑不得:“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还这么哭,丢不丢人?”“我就哭。”我擦着泪,应了回去。

我不喜欢叫陈同志以“爸爸”这两个字,于他,那是绑定了他后半生与我的牵连,于我,这二字太过伟大。“永远也不要去写你最爱、太想感恩的人。”不知如何形容陈同志对我的爱,未提笔时太多话藏于心里,提了笔却又写不出来。

是什么倏倏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

是什么静静流过心田,培植甘甜记忆?

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留下永恒美丽?

这就是陈同志你给我留下的父爱啊!那是我恩藏于心底,用幸福的心态去承载的爱啊!

亲爱的陈同志,愿你永远乐呵呵,看我走完我的人生,和你、和我妈一起。

教师点评:作者下笔千言、娓娓道来,或许也恰巧借着这文字于笔端流淌的宝贵时机重温着温馨往事的一幕又一幕。我们被作者的讲述牵引,不觉沉浸,或许也恰巧借着他人笔下的生活片段体会着父爱、亲情的动人与璀璨。时间线索仿若一条规划清晰的河道,让这些以平淡的零零碎碎、普通的日常情景化作的小小点滴有了可以遵循的依据,它们在作者笔下被娓娓道来,看起来似乎汇成了涓涓细流,可我们要说——文章是一条大河,一条澎湃、浩荡、壮阔的大河。是细密而丰盛、饱满又浓烈的爱意浸润了它、滋养了它,也是作者对“父爱”的真切感知、对“父亲之于孩子、之于家庭”的深刻思考汹涌了它、激荡了它,还是作者心底抱有的尊重感激、仰慕崇拜和一些纯粹而动人的心愿企盼澄澈了它、绵延了它。它奔腾着,流淌着,在我们心底留下了闪亮而璀璨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