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擦起老屋的衣袖,小门不堪磨折吱呀响着。老人轻轻把窗拉开,泥土的馨香溢进来,我知道春天到了。
二爷是一个固执的老人,固执的有些憨厚,他未曾怨过自己的父母没有把智慧的基因给他,未曾怨过小黄狗咬坏了他的新袍,二爷喜欢抱着我、牵着狗在泥土路上走,来来回回,每一次走过都有一个不同故事。 “这组小桥啊,是当年毛主席……”“娃,阿黄,爷爷小时候经历南京大屠杀时,二爷没有上过学,但……”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不平凡的事。
那条泥土路有些年头了,从我记事起它便在,后来伯伯们都去了城里,我也被带走了,二爷不愿走,他说再好的水泥路也比不上毛主席走过的小桥。进城许久,我已经快忘却了那个小村庄二爷。通电话,把我们都砸醒了。“钰,快叫上你伯伯们都回来吧,我这麦苗刚冒头,那车就要给我推平了喽!”
我们赶回家,二爷倚在门上,面前的包工头不休着,二爷闭着眼,不予理瞬。 “这是政府下的通知,老人家,这田我们也不舍得推呀。”我慢慢走近,声音越来越清晰,我拉过二爷轻声对他说:“二爷,这麦田里的东西冒头了,咱要舍不得推,就把它移到后山去。""你们别想骗我没读过书,推了麦田,那小桥小路都得 换掉。我可不愿意。"“二爷,毛主席建党不就是为了让人民幸福起来吗?这小桥小路要是换了,说明咱们也脱贫啦!"二爷的眼睛亮了起来,同意了移平。
麦田们在后山也悄悄长大,突破泥土的压制,即使环境不如从前,却也坚定的挺着;门前的小路,换成了水泥路,路边的花朵也开的规律。二爷常牵着我,牵着老黄狗,在路上走,脸上还是当时的笑容,眼里多了几分骄傲,给我们讲故事时总会读一句咱们中国值得所有人称赞。
麦苗们突破泥土,二爷突破“泥土路和小桥不能改动"的想法,我们的祖国突破贫困的束缚,实现全面脱贫。一切都在悄然生长着,几十年的厚积薄发,为的只是突破自己。很多年后,我会忘记很多东西,但二爷,小麦,黄狗是烙印在心底的……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