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个“老青年”

初三 写人 1143字
2023-04-05 12:27:07

我的爷爷,人称“老青年”一个,因为他总有一股如青年一般的干劲。

要说我家中最吃得苦、霸得蛮的,不是我,也不是我父亲,而是我的“老青年”爷爷。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爷爷是个勤俭节约的“老青年”。或许是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爷爷也将勤俭节约看得很重,真正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有次在老家,我刚洗完头发,正准备将水倒掉时,一声“等下”喝住了我。我疑惑地寻声问道:“爷爷,怎么了?”爷爷看着那盆水,说:“这个水不急着倒掉,可以留着浇菜。”我觉得没必要,便回道:“爷爷,就这么一点水,算了吧?”说着准备将水倒掉。谁知爷爷快速将我的手抓得牢牢的,说:“今天一盆,明天一盆,一年下来就能节约很多水了,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用不上水呢。”见我将水盆放了下来,爷爷这才安心。

爷爷是个有思想的“老青年”。爷爷小时候家里穷,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十分看重读书这件事。在乡里有些人初中一毕业就不上高中了,或者高中没读完便辍学,爷爷总会叹气:“不读书,没得出息哩。”

让爷爷骄傲的是,我家祖上是耕读人家,譬如他的父亲、我的太爷爷就是读过书的。虽然我从未见过太爷爷,但爷爷总是说:“你要好好读书啊,要像你太爷爷一样,读很多的书,写一手好字。”每每说这话时,爷爷的眼睛便会亮的像钻石在阳光下闪光一样。爷爷有时也会遗憾地说:“爷爷没读过什么书,但爷爷希望你上个好大学。”

没错,爷爷这个“老青年”对上大学是有执念的。虽然他自己没上过大学,但是他希望后代能完成他的愿望,毕竟我们家还没有出过大学生。初三时我报考了五年制免费师范生,后来考上了。我准备签意向书时,爷爷眼里的光消失了。原来,爷爷觉得我是个读书的料,不应该图早工作,就去读这个五年制免费师范生。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还是读完高中考大学吧,说不定能去北京上大学呢……你也问问老师。”后来我去询问了老师,最终选择了继续读高中。

爷爷是个勤劳的“老青年”。红日初生,雾霭茫茫,此时的田野难见人影,我那年过七旬的爷爷,已身着旧衣裳,脚穿绿色解放鞋下地了。瞧,他肩扛一把锄头,手提一瓶煎茶,走向老家后院的菜园。按理说这般情景,像我这种懒虫是见不到的,但由于上学早起我也能见到几次,每次给我的印象都十分之深刻。古稀之年的“老青年”,本来应当在家喝喝茶、话话家常,悠闲地养老,他却偏要和青年比早起、比力气、比勤劳,身为小青年的我是自愧不如了。

由我家老屋后院通向半山要菜园的路,是爷爷这个“老青年”修出来的。菜园被他照顾得很好,一年四季总是生机勃勃,蔬菜一茬接着一茬。爷爷很容易忙得忘了时间,饭也不记得回家吃。奶奶为此唠叨他,他总是笑笑,举起衣袖擦擦汗水,然后跟着奶奶回家。

这就是我家的“老青年”,吃得苦,霸得蛮,用双手撑起了我们的家。

教师点评:“老”和“青年”本是两个有些矛盾的词汇,用在文中的“爷爷”身上却有奇效——“老”的是年龄,是阅历,却并不影响“爷爷”有着青年一般的精神和魄力。为了展现这位“老青年”,作者详细讲述了三件事,突出了“爷爷”勤俭节约、思想有深度以及勤劳的人物品格,其中许多描写都恰到好处,譬如写“爷爷”下地干活时,作者把“爷爷”的外貌、动作描写得十分生动,尤其“扛、提、走”一连串的动词拿捏得很准,给人一种真实性和趣味性。作者凭借自己细致的观察与用心的感受捕捉到了“爷爷”性格和行为上的突出特点,并结合具体的事例围绕其进行真实的记录,与读者进行了一番真诚的分享,文章的写作目的已然达到。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