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先生与王冕

初三 写人 729字
2020-05-23 13:02:22

读《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游西湖,不禁哑然失笑。

西湖美景天下闻,灵隐寺、苏堤、雷峰塔、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令人目不暇接。西湖触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情思,珠玉诗文又增添了西湖的无穷魅力。

马二先生应该算文人吧,他也深知“西湖水光山色,颇可以添文思”,来杭州一趟,不到西湖走一走,实在是辜负了天造美景与满腹锦绣。可是,读者跟着马二先生,映入眼帘的都是些什么呢?在湖光潋滟的白堤上,他不是望着酒店肴馔咽口水,就是看着那一船一船的女客,从她们的服饰辨识她们的贵贱,其他什么湖光山色等等都“不在意思”。苏堤春晓、六桥烟柳,游人历来流连忘返,他却觉得“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到了雷峰塔前,暮色渐起,雷峰夕照也无法勾起他的兴致。在水天开阔波光粼粼的钱塘江边,他看到的只是船上贵人乘坐的轿子……

有时挺恨吴敬梓的,对马二先生这样一个古道热肠的人,你干吗如此不留情面地寒碜、埋汰人家?后来看名家赏析的文字,苦思冥想终于明白,吴敬梓如实描写马二先生对西湖景色的麻木不仁,把八股迷灵魂的庸陋、精神世界的枯朽准确地揭示出来,这是深刻而严肃的批判。

又想到了该书开篇的王冕。王冕小时候只是个放牛娃,看到雨后天晴的景色,便萌生了学习绘画的冲动。王冕成为画家靠的是自学,他有境界,能够在画中融入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是王冕的形象特征,他不会因为翟买办是知县派来的就表现出热心与热情,也不会因为十几两银子就忍受衙役的轻蔑。历史上的王冕以画梅著称,小说中的王冕则是画“没骨荷花”的高手,精神的空间与自然的物象合二为一。他的精神世界是未被世俗渐染的、纯净的世界,所以他才能发现自然的美好,才能挺起高傲的脊梁。

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是很意思的事。占据马二先生胸膛的是仕途经济和现实功利,尽管他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成功,而且他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这东西折腾得成了审美上的干尸和精神上的木乃伊。后人读外史,发笑、感慨之余,是不是也该想一想,你是马二先生,还是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