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窗外的世界,依旧繁华。拉上蔻绿色的窗帘,隔绝了我与世界的最后一道屏障。捧一本诗词,端一杯苦茶,静坐在桌旁。
抿一口茶。淡淡的苦。深秋了,天,已接连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天的雨,渐渐凉了下来,这淡雅,这芳洁,又带些凄苦的气氛,倒有了些李清照的意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宣瑞脑香”。这,便是易安心中的悲悲喜喜。她作为一个女子,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杀敌灭歼,不懂深宫六院中的明争暗斗,却能用一纸一砚,诉尽心中的连绵情思,诉尽心中的孤寂惆怅,在名家辈出的历史舞台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易安的诗,并不是一般壮阔景象,她没有经历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郁郁不得志,也未曾见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却能用或一支琴曲,或一影舞步,或一首诗词,诉尽豆蔻年华的少女才思,及半世流离的悲楚与落寞。
藕溪深处,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悠闲自在;静谧一个布衣荆钗,闲倚柴扉的女子,有着如诗如画,拈花揽月的襟怀。深院闺房,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愁闷孤苦:本该是叶多花少,却怎的就跟雨前一样了呢?倚窗看景,更是一种悲凉:“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又到了暮春时节,原本粉红的花瓣,落了一地,倒像那冬日里的积雪了,难道它们这一生就这么结束了吗?难道我的命运也该像这样一般流离悲惨吗?
这,便是李清照。常常觉得,以李清照的性子,也只能在宋朝那个多风多雨的时代里了,或是,只有宋朝那个多风多雨的时代,才生得这样一位才华横溢、风流绝代的女词人。
记得丁立梅老师说过:红颜短暂易逝,品格历久弥新,女性因坚强而高贵,因努力而自信。是啊,花开花落岁月长,心若明媚岁月香。我想,这若用在易安居士身上,也是极为合适的,她打破了传统,为女性发声,她追求自己的人生,主宰自己的人生。易安最为令人佩服的,便是她这柔弱感伤之下,不仅透着女性对自我的追求,我们更可以从她的诗词中,领略到一个时代的变化。
我看看手中的茶,茶叶沉沉浮浮,窗外已安静。我,却久久地沉静下来,想与这位相隔千年的词人,道个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