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已过耳顺之年,于我,他仍是一位率真童趣,爽朗可爱的老友。
小时候,每天上午外公会带我去看火车。我坐在小推车里,外公双手握住车柄,推着我出门去。
穿过树林,顺着小石子路,经过两条街道,到达火车桥上。他就用那双孔武有力的大手抱起我,隔着绿色的铁丝网,看呼啸而过的火车。我端坐在外公的臂膀中,歪着头,听被拉得长长的“呜——”,与火车轮和铁轨相触的铿锵。一会儿,火车跑远了,外公轻轻地把我放入小推车,脸色泛红,揉着手臂与虎口,露出一丝痛苦之色,忽然正色,很爽朗地笑笑:“走吧!”又拿出一个苹果,手捏小勺喂我吃。回到家,苹果便吃完了,他左手拿纸给我擦擦嘴,噙着笑意,摸了摸我的头。
记忆中,外公是个干啥啥都会的牛人。什么铁锅颠勺,破鱼杀鸡,钓鱼与乒乓球都不在话下。与外公聊天时,他便总会回忆起过往,目光中有感慨,有怀念。“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他说,他十多岁时,到茶果场作为知青下乡插队(可以说是城市里的孩子到乡下去做农活)。他每天早出晚归,修剪茶枝,嫁接果树,种植、收割水稻,学习劳动技术,体验农务劳苦。吃的呢,只有米饭和红薯(米饭也少得可怜,只有一小碗)。要想想,一个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期的青年,如此这般,怎能足够?只有在村上杀猪时,才能分到一小块肉。外公还告诉我,他那一辈共有兄妹五个,那时他们的父亲早早辞世,只留下母亲与他们五个相依为命,几岁时便不得不到道吾山上砍柴,屋旁的柴堆得有一人半高。外公说到这,声音有些颤抖:“那真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如此,他的双手便在泥土、冷水和重压下磨砺得坚韧,长出厚厚的茧,直至变得斑驳不堪,布满灰黄的斑点。这些辛苦换来的不过是堪堪填饱肚子,使自己活下去。这双手告诉我。过去农活的不易与心酸,更是养家糊口的艰难与苦痛。
尽管如此,他仍保持着与我玩耍的童心,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与他玩游戏。他喊住我,语气骄傲而自得,对着他左手拉住右手的“枪”,介绍道:“看!我这个枪就厉害了,有三个炮管,子弹还可以拐弯!看喽!那比什么枪都牛些!”他用手指前后移动,嘴里还模拟着子弹轰鸣的声音,我嘿嘿一笑,从中“拔断”他的“枪”,他露出惊讶的神情,未等我从心满意足中脱离出来,他又双手一合,说道:“嘿,还能合体!”
岁月在他的双手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斑驳而不堪。
但那双手在我耳边悄声细语:“要做一个勤劳踏实、不失童趣的人,切记!”
教师点评:作者写“那双手告诉我的”,写自己与外公相伴的点点滴滴,写外公用一双灵巧勤劳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乐趣,写外公践行的人生信条:“要做一个勤劳踏实、不失童趣的人。”而作者用《那双手告诉我的》告诉我们的却不止于此,外公懂得财富的拥有要靠双手的奋斗,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双手的创造,懂得生命的成长需要双手的呵护,懂得生活的乐趣需要双手的挖掘,都是文章告诉我们的,而劳动的智慧,人生的真谛,也都蕴藏在文章里。作者用独特而深刻的切入点塑造了外公的形象、凸显了外公的品格,写下了这篇与众不同的写人文章,也用质朴而深沉的话语和情感传达了自己对外公的爱与感激、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称颂与崇敬,谱出了这首悠扬婉转的劳动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