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著名南宋词人,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作为一代大将的他,在无数夜里,写下千万篇壮丽了天地,蓬勃了山河的词作,读之让人感
到置身边疆,面前是大漠黄沙,身后是万家灯火,心中只剩万丈豪情。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加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这一句句用鲜血凝成的篇章,寄托的是将军平定战乱,守护家国的执念。他白天持枪,夜晚执笔,一笔一画皆刚劲有力。满怀豪情似乎已经深入他
的骨髓,他的风骨,是真正经历过沙场历练后的铁骨铮铮,同时也是家国情真正铭刻在内心的抒发。
当年,辛弃疾意气昂扬,在战场上豪气万丈,作为耿京的部下,在大印被盗后,只身一人追杀窃贼;后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他带领五十轻骑,杀
人敌军大营,正在举行庆功宴的金军推杯换盏,怎料到真有人如此彪悍,孤身闯进牙帐老鹰捉小鸡似的提溜起张安国就走。辛弃疾活捉叛徒回到京城,将其按在大堂前认罪,为耿京报了仇。
这是一个传奇,一个少年意气风发的传奇。
辛弃疾不容易,他怎么可能知道,那年活捉张安国,竟是他最后的辉煌。南宋政府偏安一隅,放弃抵抗,他的满腔抱负无处去。心中有和平的愿望,手中
有报国的力量,只可惜,他无法施展才华,只得写词抒怀,寄托自己的壮志。《美芹十论》便是他对于两国局势与抗金北伐的深刻体现。他生而有翼,沙场是他的天空,他本应搏击长空,而不是窝在安全乡里缚住翅膀,无法翱翔。他的后来,都是在任命后贬官的过山车似的生活中度过了。
他为了南宋,几乎是流尽了最后的鲜血,却仍旧遭小人污蔑,台臣王蔺弹劾说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他因此被削职为民,但他并没有消沉,反而开始闲居生活,写下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淡雅和“溪头卧剥莲蓬”的闲适。他与友人陈亮(就是那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陈同甫)同游鹅湖,纵谈十日,称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宋宁宗开禧三年九月初十,辛弃疾病逝。几月前,韩佗胄还请他出山,只可惜他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只得请辞。据说他死临终前大呼“杀贼!杀贼!”,与当年老将宗泽大呼三声“渡河”何其相像。他们的家国情,使他们拥有了同样的灵魂,他们如同铁一般的
信念,凝聚成一个个闪耀的流星,不断地划过天空。
是辛弃疾维护了南宋,也是南宋成就了辛弃疾。他与他的国融为一体,形成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永不褪色的民族符号。
在我们心中,辛弃疾永远是那个沙场秋点兵的少年将军、永远是值得我们称颂的战场词人。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