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切的西瓜总会有一股葱姜的味道;奶奶做的饭菜总会有一种家的味道;奶奶做的月饼总有一缕幸福的味道;我好想她。
——题记
奶奶的味道是葱姜的味道。奶奶家里的院子总是少不了鸡犬相闻之景,青葱的芒果树下是一把年老了的藤椅,一把上了年纪的蒲叶扇子,一幅斑驳了岁月的桌椅。一小块的菜地是奶奶的乐园。‘哗’的一下子水就落到了菜叶子上,满脸皱纹的奶奶仍然挡不住她那慈祥的模样。奶奶一手提着水,一手用水浇在菜地,满脸慈爱的看向我“豪豪,奶奶切了西瓜,放在桌子上的篮子里,你快去尝尝好不好吃,今年又要丰收啦!”我站在门口看着奶奶,不自觉的嘴角向上扯了扯“好,我这就去尝尝奶奶给我切的西瓜甜不甜。” 这大概就是幸福吧!有爱我的奶奶伴着我成长。我拿起了西瓜,咬了一口,这西瓜既甜又清凉,还夹杂着一股葱姜的味道,这就是专属奶奶的味道。让人安心的味道。
奶奶做的饭菜永远有一种家的味道。蝉在歌唱,蝴蝶在飞舞,小鸟在欢呼。那是炎热的夏天到了,难道不是吗?在奶奶家的藤椅上休息是我最舒心的时候,在奶奶家吃饭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奶奶家少了世俗的喧器,多了几分活气与生机。每当奶奶戴上围裙,那总是我最期待的时候,奶奶每次都会做我最爱吃的饭菜,会总是把我喂得饱饱的。奶奶拿着锅铲,端着菜在院子里一喝“豪豪,快吃饭咯!”我早就闻到香味了,我之所以不下去是想听奶奶喊我的名字。奶奶教我的声音永远都听不腻。这时我总会趴在阳台上回奶奶:“好!奶奶我来了!”我坐在桌子前端着饭,夹着菜,品味着家里的味道,那是我永远也忘不掉的味道……
奶奶做的月饼里永远会有一缕幸福的味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觉得我是天下最幸福的,可以吃的奶奶做的月饼,尝一小口,那月饼甜而不腻,柔软中带着一缕幸福的味道。
奶奶的味道我永远都不会遗忘,因为那是我的童年,我的初心,还有那是我快乐的源泉……可如今,你已经不在了,多想再听您叫我一声我的名字啊,多想您,还在……
教师点评:在细数那些与奶奶有关的回忆时,作者选取了“味道”这一着眼点加以深入,从而让记录和分享有了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而正如作家史铁生所说,味道“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由口入心,由味道回想起场景、经历,于是记忆变得更加鲜活、立体,过往与当下的情感也随之交织叠加,变得更加复杂、深厚,文章便因如此,更显真实质朴,更富生活气息,更具感染之力,也更为真切动人。不过,作者需要明确文章所要描述和讲述的是“奶奶的味道”还是“奶奶所做的食物的味道”。为什么要明确这一点呢?因为这不仅牵扯到主题与内容的呼应,还关乎“具体”的内容与“抽象”的意味的传递——“奶奶的味道”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形容描述时需要用具体的味道加以明确,但“所做的食物的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是可以用“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这样抽象的形容来描述。但现在作者将二者混为一谈,让“具体”和“抽象”相互混淆,导致的便是关于“味道”的描述和经历叙述以及由“味道”所传达的意味和情感,都陷入了“混乱”的境地,影响了文章的思路顺畅,也影响了读者的领会与理解。作者可以将第一段与后面两段的内容做一对比来体会这一点,而后借鉴第一段对文章进行调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