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宽容?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马蹄上,这就是宽容。幸福的人都是活在别人的宽容之中,也是在不断宽容别人中度过的。
当你拥有一颗举重若轻的宽容之心,你会找寻到人生的快乐,也会发现轻松的法则。
总之,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出落得清秀可人。一天,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吩咐他悉心照料。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
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小和尚赶回来,只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等到老和尚回来,小和尚已经准备好受罚,可老和尚却笑了笑,一句责骂的话都没有说,小和尚很意外: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小和尚就问到:“师傅,您不生气吗?为什么不责骂我呢?”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可不是为了生气的。”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心宽似海的人生态度。
我们养花不是为了生气,同样的,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生气,我们活着更不是为了生气……
《庄子·天下》中写到:“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懂得宽容,心中就没有仇恨的种子,就会拥有美好的气场,快乐也随之而来。相反,如果每天斤斤计较,算计得失利弊,只会记仇,心情也很难开朗。
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畅游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一个心宽似海的人,可以把人生的风浪当作契机,能够从执念的漩涡中解脱,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这样方可昂首向前,大步抵达成功的彼岸。
苏轼24岁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宋朝官吏考核的最高等级),成为百年间最优秀的考生,不料为官数年后,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来到黄州,他官职低微,只好在城东开垦荒地,挥锄耕田贴补生计。苏轼心灰意冷,曾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他恨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因为一时失言,错过了施展的机会;恨自己直言直语,连累了家人朋友;又恨自己身在山水,却不能静心养性,始终记挂功名利禄。他这份悔恨与纠结,无时无刻不灼烧着他的内心。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才能勉强消解一丝愁绪。
后来,他来到赤壁,看到古战场,看到古人的丰功伟绩都付笑谈之中,终于释然,原谅了自己,接受了自己的处境。他陪着农人一起耕田,用树枝打着牛角唱自己改编的诗歌;他钻研美食,让“东坡肘子”“东坡肉”广为流传,成为当地的名菜。
他也不再被内心煎熬,感悟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得以重拾“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美好,绽放自我价值。
人生,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宽容。与其苛求完美,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如学会放下、坦然接受。
俗话说得好,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桌宽。宽容世界,你能离苦得乐;宽容他人,你会化隙为友;宽容自己,你将去燥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