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览大宋,可否?

初三 写人 743字
2020-11-30 10:29:48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题记

余光中先生说过:“我要是去旅行绝对不会和李白一起,因为他没有现实感,太不负责任;也不会杜甫一起,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要是挑一个,跟苏轼在一起可就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个很有趣的人。”

苏轼的一生,逆境多于顺境,苦难多于安逸。但一切都被他随手扭转过来,谈笑间,他已修炼成了一个至死不渝的乐天派。

世人皆知他的才华横溢,我却独爱他的浪荡洒脱。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是苏轼在密州所作的。那时的他年少轻狂,自称“老夫”,心有鸿鹄之志,一心想要报效祖国。但是,他最终也没有等来他的冯唐。不久后,他就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轼一生遭贬谪无数,他从未有过抱怨吗?不是的,也有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苏轼初贬黄州时的恨。他恨朝廷的有眼不识泰山,但他却没有被这压垮。

余秋雨曾在《苏东坡突围》中写到:“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黄州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在那里,苏轼经历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转变。他在城市东边的山坡上开启了他的种地生涯,苏东坡的名号也因此得来。渐渐的,他也体验到了生活中的乐趣。“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于是他就发明了东坡肉,并且给弟弟苏辙写诗说明东坡肉的做法。在此地,他还误把“赤鼻矶”当成了赤壁,多次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可能有人会问,从苏轼到苏东坡有改变吗?我会说,有的。不仅是名字变了,他的心也变了。从一开始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到“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不再是被朝廷牵着鼻子走的小羊,他找到了自己的家,他学会了追随自己的内心。他不在像之前那么张扬,但他依旧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虽然苏轼的一生惨遭贬谪无数,但他从未离开过官场,走到哪,就给那儿的人留下一片芳香。即使是被贬到了儋州,他也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宋徽宗即位后,将苏轼召回京城,但苏轼却在北归的途中与常州逝世,想念66岁。

苏轼的一生游遍了大半个北宋。如果有机会,我想与君同览大宋,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