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道阻且长。每当我被沉寂笼罩时,您和您的文字便如星火点点,照亮前路,引领我穿越迷雾。有您陪伴的日子,成为我青春中最温暖的时光。
初遇时,您藏在《朝花夕拾》的字里行间,是那个与我年岁相仿的孩童。透过您的眼睛,我看见了百草园里鸣蝉与黄蜂争闹,云雀直窜云霄;听见了蟋蟀在墙根吟唱,油蛉在低唱。那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跨越百年时光,将两份童年的欢喜紧紧相连。
长大后重读,我在三味书屋里遇见少年时的您。那块刻着“早”字的书桌,像一枚时间的印章,将勤奋二字深深烙进我的心里。我看见您伏案苦读的身影,也看见您为父亲病情奔波时的忧容。正是在这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砺中,您长成了让我仰望的模样。那时的您,不仅是书中的主人公,更成了我求学路上的明灯。
小学将尽时,我开始品读您的杂文与小说。那些文字如投枪匕首,划破黑暗;又如春风细雨,滋润心田。我学着剖析您文章的骨架,揣摩您语言的精妙。每当我在作文上取得进步时,总会想起您那双犀利的眼睛,仿佛正在云端注视着我,给予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以文见人”,读得愈多,我愈想了解文字背后的您。终于,我踏上了绍兴的青石板路。在您的故居里,我抚摸过您曾经凭栏的窗棂,仰望过您凝思时的雕像。从儿时苦读到东渡学医,再从弃医从文到以笔为枪,您的人生轨迹如一幅长卷在我眼前展开。我忽然明白,您的文字不仅是文学的丰碑,更是一个民族觉醒的号角。
如今,我在《狂人日记》里读出吃人社会的狰狞,在《阿Q正传》里看见国民的魂灵,在《野草》里感受不屈的生机。从《呐喊》到《彷徨》,从尖锐的批判到深沉的自省,您始终如一座灯塔,照亮迷途的舟楫。“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这句话已成为我笔记本扉页的箴言。
在纪念馆与您雕像对视的刹那,时光仿佛静止。您的目光穿越百年,依然锐利而温暖。我也会心一笑,将这份岁月流转也毫衰减的远望和陪伴留在心中。
先生,感谢您用文字陪伴我的成长。您不仅是文学的巨匠,更是精神的导师。有您陪伴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思考,懂得了担当,看见了文字背后那份永不熄灭的赤子之心。
这份穿越时空的陪伴,早已化作我生命中的光,照亮前路,亦温暖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