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能见到奶奶的那副针,尽管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它依旧在阳光下散发着别样的光辉。
过去,坐在冬日的暖阳里,奶奶喜欢捧起她那副银针,身旁摆上一只小篮子,里面装满了一个个纯白的毛线团,奶奶将毛线缠绕在小拇指上,右手不停地向前推、向左拨把左手针上的写全部调到右手的针上,银针在奶奶的手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一下一下地把散落的毛线织在一起。将爱意织入密实的针脚,用不了多久,单调的毛线就变成了一条纯美蜿蜒的白色河流。小时候的我曾徜徉在这条温暖柔和的白色河流里,汲取奶奶带来的温暖。
现在奶奶很少拿起银针为我们织围巾,毛衣,但她时不时拿出银针,细细的抚摸着它,就像抚摸着自己的儿女的肌肤,眼里充满了宠爱,还有一丝的心疼。小篮子里依旧是纯白的毛线团,没有主人精心的打理,曾经干净整洁的线团早已变成了乱七八糟的一团团。
“奶奶,既然你这么热爱这副针,为什么不坚持之下去呢?”
“现在没有多少人从事编织,所以这条路已经变得越来越窄,也许不久这门艺术就要被抛弃了。”
……
夕阳下,微驼的老人将一股白如梨花的线头缠绕在小拇指上,随着线团一圈圈的滚过,她将自己的年华和对生活的热爱只在一起,汇成纯白美好的河流,绵延不断。只是这幅画面早已不再。针疲惫了奶奶的眼睛,灰白了奶奶的双鬓,蹒跚了奶奶的脚步。针是上辈人纯洁无暇的年华,洗尽铅华的银针留住了过往,也留住了一份传统文化。夕阳已落山,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相信一定会有人重拾这银针,那精巧的银针将会勾勒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针留年华,留住初心,留住传统,留住世界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