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千古遗存,品荡气回肠

初三 写景 1079字
2024-01-23 23:38:40

武汉这位慈爱的母亲,以广袤的荆楚大地为摇篮,以甘洌的长江水为乳汁,抚育了一代代武汉人民,育成了刚柔兼济的武汉精神,积淀了历史悠久的武汉“非遗”文化。

长江畔上,屹立的古楼伴着白云空悠;古琴台边,杂乱的石矶尚存余音萦绕。一是“仙人抚我顶”式的、带道教色彩的浪漫绮思,一是“知音再难循”的、对求觅知己的期冀构想,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挑战阶级压迫的“英雄”形象,这些其中无不凝聚了武汉非遗文化中人民的剑胆琴心。

高宴里,瑶席上,肥鳊有妙旨;市井中,深巷内,面窝也鲜香。武汉的特色美食不论是在“王谢堂前”还是在“寻常百姓家”,都能透露出武汉人民对传统美食的一种情怀上的坚守、对食品艺术的浪漫追求与糅合现代化传统美食的一种大胆创新。

一针一线皆佳品,色华式精扣雅俗;雨巷伞花挽绸缪,国漆披霞折瑶光。汉绣粗犷中带点细腻,针针线线绣出武汉人热辣中带着的柔情;油纸伞在阴雨小巷聚成锦簇花团,五彩的丝线交相辉映出亘古不变的“工匠精神”;漆器在昏黄的烛光下折射出亦金亦玉的光晕,状似朱云折槛、落霞纷飞,渲染成文化输出的重要因素。

锦衣华裳幽幽婉,粉墨登场,唱念做打皆佗寂;高龙擎天眼若炬,托举缓行,火溅赤银射曜光。汉剧的柔不是苏杭的吴侬软语,而是若水且刚的“弱德”式哲思;高龙的猛不是过肃过谨的朝天祀典,而是依水而生的、纯粹感念于丰年的刚柔并济;幕布上映出的不仅仅是皮影,也是幼童的期许、老叟的怀念与艺人的坚守。

纵观武汉,她身上既带着陈旧的深厚底蕴——那是一种在漫长时光里积淀的美;又逐渐被日新月异的社会镀上一层微润的华光——这又是一种属于年青人的、逐渐焕发而出的生机之美。武汉这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不仅是由全新科技、钢铁森林、电子荧幕组成的现代化物质形象,也是由古建筑、民间传说、汉味美食、古典艺术等建构而成的一个概念化群体。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是老一辈人割舍不掉的那份情,是年轻人于繁杂生活中得以歇息的世外桃源,是武汉这整个城市的一种锚点。

身处武汉的我们,忘不掉那份曾依籍的归属感:“我的「心乡」是武汉!”那浓油赤酱里升腾的烟火气:“家门口的热干面最正宗!”那雨巷尽头的一把纸伞:“油纸伞为我遮蔽住了一切风雨!”那灯火阑珊下的皮影戏:“过去的我的期盼,现在的我的珍重,未来的我的怀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汇聚在一起,就是武汉的品质、武汉的根!

武汉呵,将往昔与现今水乳交融的城市啊,怀着你千古的遗存,走起来,跑起来!跑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的行列中来,用你的历史打动他们!用你的艺术感染他们!超越时间与空间、跨过地域与国界,做到拓展它、发扬它,做到真正的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