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记

初三 写景 699字
2020-06-28 20:33:15

从未发现,仲春时节的山野中暗藏着如此多的秘密。

一泓池水,坐落于河流分脉之处,于天光云影中兀自守着自己的容颜。不知是山水灵气养育了这一泓清波,还是荡漾的池水成就了身后的山水?众水皆沿池塘欢去,只留下孤单的一塘水,荡漾在绿草岸边,土岸覆以青草,草间点缀繁花。刚刚出水的荷,暗自守着自己的新绿,于是,茂密的芦苇丛里又多了一抹柔和的绿意。山风拂过,仿佛有一声叹息流淌在荷叶之间。偶有绿蛙跌入水中,水以温柔的眼波相迎。矜持的荷仍不肯开放,殊不知春秋易逝,光华渐老。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流水声。千百年前,曾有人为荷咏叹,只是草木不擅记忆,一岁一枯荣而已。

从水波荡漾的小池边离开,不知今日的晨光将把我引向何处。或许是山后的竹林。走进天光初透的竹林里,草径淹没了我的足迹。山风袭过,透绿的竹叶如万千飞雨。风停,阳光透过竹叶的擎盖,洋洋洒洒在林间小道上,目光所至,一切都是绿色的,仿佛跌进了绿色的海洋。随风阵阵翻动的竹叶是绿色的波涛,被风吹落,在空中舞动的叶片则是风波中的小舟。然而,竹的根系始终沉寂在大地深处,默默支持着拔地而起的竹。竹的茎干在风中纹丝不动,独守着竹林的清净。竹林的故事,必是悠远而深沉。魏晋之时,有七位贤士,在幽篁之中,操琴独奏,吟诗作赋。昔日阮籍拜访孙登,有事不成,长啸而退。行至半山,忽闻有鸾凤之声,知是孙登为啸,自叹不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琴声自是质雅而清高,啸声亦是放浪而不拘。也许,只有幽深的竹林才能承载先贤的风骨。想必竹林的故事,定是充满了童真与幻想,亦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在古老的侗乡,与千山环抱的古城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那竹林中的小屋,是她梦的注脚。

黄昏将至,坐在山坡的哀草中,看春日的湖水愈来愈暗。等候暮色,如同等候归来的老友。夏花开,春花灭。春在西山边与我惜别,流年的脚步不曾停歇,而家乡的山水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