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诗人望着他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千年来,它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稳如泰山”“峨峨兮若泰山”……这是人们对它的敬畏和向往。终于,我有机会去“拜访”它了。
从红门出发,一路上的景致是极好的:才刚走没几步,山路边就出现了许多石刻。它们有的是一块石碑,庄重地立在路边;有的被刻在削平的崖壁上,仿佛只是文人随性的涂鸦。它们似乎都很老了,便拿出一副老前辈的模样,极沉稳地、不慌不忙地露了脸。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刻犹如粒粒珍珠点缀在群山之中,泰山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变成了自然和人文的宝藏。
一路上都有看不完的风景,但一路上的跋涉也是辛苦的。一段漫长的行进后,我抬头向远方望去,终于找到了被枝叶割成碎片的,隐隐约约的中天门。加快步伐赶到那里,我才发现,中天门是一座牌坊样的石门。它看起来十分古老,带着沧桑感和庄重感。但同把它紧紧包围住的群山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这山是绵延开来的,就像是一级级台阶,越往上越高,逐渐消失在云雾之中。起风了,浓雾来了,仿佛在故意捣乱,把近处的山也遮起来了。
狂风一来,一切都不一样了。又走回了深山老林中的幽幽小径上,就听见了草木“沙沙”作响。顷刻间,大雨以山崩海啸之势向我们奔来,大显它的淫威。一下子,世界变得湿漉漉的,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林如幕的雨。全世界仿佛都被打蒙了,静静的,只剩下雨打树叶的声音。
什么都看不见了,世界成了雨的世界。早听说泰山的雨有看头,是泰山的一大特色。果不其然,这与非同一般的大,整个森林都被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薄纱。正在登泰山的人全都缩进雨伞里了,有的干脆躲进了路边的小卖部里。可大雨并没有轻易饶了人们,倾盆的雨在山头聚集,汇成了小瀑布,从台阶上一级级往下跳,让台阶变成了溪流,而溪流,变成了迷你的黄河。这时,有些人等不及了,急匆匆地抓起雨伞就往山上跑。这倒好,风和雨合作起来,一个掀起雨伞,一个往人身上打,不到一分钟便把那人淋的狼狈不堪。
雨把周围变成奶油一样浓的白色,比雾还浓。我就连十米内的景致都看不清了,耳边只有雨水灌进树林的声音。一番努力之后,我们终于看见了一座巨大的红墙,走近一看才发现,这就是我这一路艰辛的目的地——南天门。
雨中的南天门,在我看来十分端庄,有着历史的沧桑美——大概,走到这里的不容易,也为它增色不少吧。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感真切。文章移步换景,描写全面,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对景物形成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