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古人,便十分喜爱桂花,“自有秋香三万斛,何人更向月中看。”这是刘崧笔下的桂花,“绿叶层枝与桂同,花开蒂软怯迎风。这是乌竹芳在《木樨花》中所写,“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这是吴文英在《声声慢·咏桂花》中所咏,“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桂花,“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亦是白居易之作,“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所书。
“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
远远望去,三棵树如一朵翠色欲流的云,低低地飘在空中。走近些,虽不见桂花,却能闻到些许淡淡的甜香,不像蜜那样腻,却清新迷人,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总想把这甜香尽数吸进身体里。再近一点,香味儿就更浓了,一抹抹淡黄也悄然出现在了眼前。小小的一簇一簇,仿佛夜晚的星星般缀在枝头,她们羞涩地躲在绿叶间,好奇地探出身子,窥着世间万物。就着鼻尖的香味儿再近一点,姿态各异的桂花便都呈现在了眼前-一有的独自绽放,四片小小的花瓣,几根几不可辨的花蕊,每一朵都是那么娇小、那么可爱;有的三两朵结伴,如几位久别重逢的朋友,头靠着头,背贴着背,有说不完的话;有的数十朵聚成一簇,好像不习惯秋的凉意,抱在一起取暖……
初秋时节,桂花盛开。干枯的枝桠上,细细碎碎,就像被星星咬了一口的云朵做成的棉花糖,裹上初秋的阳光,躺在柔嫩的绿叶上。浓郁的诱人芬芳,在四周蔓延,一靠近就醉了。如果,每个女孩子都如一朵花,那么外祖母就定就是桂花。外祖母极其喜欢桂花,我家乡的院子中就种了一株。它仿佛一个深闺中的小家碧玉,平凡但是美丽,正如外祖母一般。当田间的麦穗臣服于初秋的温柔,缓缓低下了头,向人们传递秋天的讯息时,桂花如同小铃铛一般,等着有心人将它摇落。于是,我们几个,来到树下,抱紧树干摇啊摇,那细细碎碎的桂花就落了下来。
然后,做桂花糕,泡桂花茶。
鹅黄的桂花被揉进白色的面团里,面团均匀的染上桂花的香气,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入温暖的小火炉中煨一煨,出炉后再点缀上一朵红润的丹桂,抹好蜂蜜,加上酱料。咬一小口,酱料的甜香与桂花的清香缠绵在一起,在口中蔓延,令人神魂颠倒。新鲜的小桂花漂浮在水中,将透明的开水染成了黄褐色,白瓷小杯中的气息氤氲,轻呷一口茶水,入口虽有涩意却是回味甘甜。以后空气中的潮意桂花的甜香交织,萦绕在我的四周。桂花与秋阳的交织,酿出了无限的韵味。如果秋天的风可以有颜色,我想一定是冒出的那第一簇桂花嫩嫩的金黄。
想起这风吹过时扬起那闪烁明亮如星子般细碎的花瓣;想起这风吹过时我身上毛茸茸掸不掉的香气;想起这风吹过时从临街铺子传来桂花糖和桂花糕的香味;想起秋风里那些有关桂花缱绻温柔的回忆...…
我喜欢桂花不仅是因为它沁人心脾的香气更喜欢它的品质。桂花不像月季那样绚丽,以迷人的花姿招惹人;不像菊花那样多姿五颜六色不像牡丹那样华贵让人不敢接近;不像荷花那样高洁被人们称赞为“出污泥而不染”……桂花虽有些渺小,躲藏在绿叶之中甚至不容易被人发现。然而,它为人们带来了清新的香气又悄悄地枯萎却不需要回报。
我想生活中最美、最漂亮的应该是本质的朴素精神的高洁意志的顽强才是最美好的,桂花正具有这样的品质。远处的桂花蒙上了一层层雾色,香气却丝毫未减。
“百年牵挂如何了,一念轮回未有涯。”岁月漫长,然而在记忆长河中,雪白的桂花糕、金灿灿的桂花蜜成为了我最亲切的怀念,它们和外婆笑盈盈的脸一起永远地印在心间,童年时镌刻在花香里的回忆会如星河般璀璨明亮,即使在漆黑的深夜,内心也会一片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