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麓山记

初三 写景 941字
2022-04-14 12:15:09

初秋时节,山上枫叶正红。在秋风的吹拂下,枫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摇摇晃晃的停在我的肩膀上,我用手拿下那片半红半绿的枫叶,心里不禁一颤:枫叶是秋天的信物,枫叶落下,秋天到了。在同学们的打闹与欣喜的声音里,我来到了岳麓书院。秋天,是这个书院最美的时刻。岳麓山闻名的不只是书院,还有秋天的枫叶以及掩映在枫树里的爱晚亭。

当跨过书院的大门,前院里有两棵古老的枫树,正赶上时间,院中都是金黄的枫叶。堂内正中的壁上是用正楷写的《岳麓书院记》,上面是一块大牌匾:道南正派。下面则摆着椅子和桌子。几片枫叶飘落到堂前,停在椅子下的不远处。它微微翘起的边尖尖的,树脉从叶中蔓延至整个叶片,再有金色添置,使整片叶子看起来脆脆的但却不能完全捏碎。

我寻思着为什么叶片易碎树脉却不碎?杜牧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叶是外表,根是内心,不管外表是否脆弱,内心的强大是它红于二月花的根本原因。就像是吟诗的杜牧,他对枫叶不仅爱在美丽的外表,更是红于二月花的坚韧。

这也就不难理解陆游对梅花竟喜爱到了“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我带着这片枫叶,离开书院,走向爱晚亭。梅花是不落枝头的,而枫叶却是随着风漫天飘舞。正是因为枫叶的多变,所以杜牧看到这满山的秋叶没有像他人一样哀伤叹息,而是歌颂了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他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超然的见地。

由此见得,多变并不代表着居无定所,身世飘荡,更象征着一种更深后的见地,更沉稳的气概。爱晚亭就在山腰上,到那儿的人比在书院的时候还多。在这一平地上我们隔着一个湖与爱晚亭相望。

我想着,枫叶也曾在爱晚亭前停留,是否也曾与毛主席一同吟赏过诗句?它是否也如毛主席那般坚毅。枫树立在亭子的周围,金色的,红色的,更多的是绿色,它们满满的围着,伸向远处,金色绿色淡了,微微蒙着层雾气,只有红色依然鲜艳。

我举起手里的红枫,仔细端详着。这片枫叶是红色的,深沉中带着橘调的红,亭子也使用了的红色,再配上其他颜色的点缀。在我看来,枫叶的红是不同于染料的红。红枫的颜色是鲜活的红。

那红色,是枫叶同伟大的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那样,红的娇艳,给人以生命的希望,如同毛主席当年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气概。那红色,红的张扬却又有底气,那刻在石上的“二南诗刻”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础,成为一代宗学,更是现在红色文化的故乡之一。红枫则代表着它们。我赞扬这样的红色,它是那样的独特,是那样的美丽。

红枫下的爱晚亭,红色不退,历史仍在继续。我带着那片红色的枫叶,和同学们登上了回家的巴士。我将那片枫叶夹在书中,想要把那抹红色定格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