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初,便是山城的一切。 ——题记
在07年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中,我出生了。生命如流水,历经起伏波澜,终将归于静深澄明。在树人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后,我转身投入初中。如果说,树人哺育了我,那一中便就成长了我。但,重庆,成就了我。
重庆夜景久负盛名,宋朝起便有“天下夜景在渝州,万家灯火不夜城”之说。家住江北,嘉陵江吹来的风总算是带了一丝丝凉意,让人在山城的火热中平静了一份浮躁。重是重逢的重,庆是庆幸的庆。所有,感谢我与山城的重逢,庆幸我是一个重庆人。
始建与清康熙年间的湖广会馆,它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也展现了“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波澜壮阔;攀爬十八梯,见证了古典与现代的转换就在一瞬间。聆听带着猫的老太太,操着一口方言,讲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故事。所以说,重庆人的热情,豪气,耿直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磁器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独特地貌,是嘉陵江江边的重要水陆码头,加上爬坡上坎的地形,孕育出了独特的“码头文化”和吃苦耐劳,忍辱前行,爬坡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
来重庆,怎能不吃火锅呢?微辣是我们的底线。千万不能点鸳鸯锅,毕竟我们为了阻止外地人吃鸳鸯锅,是连鬼故事都编出来了的。如果说火锅是重庆的文化,海纳百川,那小便就是重庆的灵魂,热辣豪爽。重庆人可以凌晨四五点起床排队,只为早上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重庆小面,椒麻鲜香,面条筋道,汤底浓郁,巴适得板。此外还有黔江鸡杂,荣昌铺盖面,山城小汤圆,磁器口陈麻花。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的渣滓洞和白公馆,是缅怀英雄,革命烈士的革命遗迹。七十多年前,革命战士为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为后人留下永远不褪色的红岩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奋斗。龙门浩老街位于南岸区长江畔,有着百年历史文化。巴渝文化,开埠文化,抗战遗址文化在这里激荡融合,交相辉映。这里有在山城岩坎上悬空建起的吊脚楼,有西式的拱门,圆窗,中式的木质雕花栏杆……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老街每一栋建筑不同的格调。如今的龙门浩老街,已成为重庆优秀历史文化对接现代开放的一个缩影。
如果终究逃不掉,那就让我生在哪里,葬在哪里。这个时候,想写你的名字,山城雾都——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