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无数政治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敌我的搏击、战争的纠缠、文化的积累、情感的浇筑、艺术的升华…似乎所有的不安定都造就了中国上下5000年诗歌文字的传承与相连:纷乱捶打着文字,时局感染了词句,而写山水景的诗人抒发爱国情怀之例,更是数不胜数。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凉凄惨,有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悲愤质问,有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期盼自慰,更有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干戈寥落。他们无不拥有满腔热血,却只得将其寄寓于山水景之中,其他情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自古以来,瑶林琼树便是抒发田园趣、归隐情的佳处,而断壁颓垣就是文人墨客凄凉悲惨、四处漂泊、家园破灭之象征。然而真正懂得山水之美,尺山寸水皆经丘寻壑的痼疾烟霞者却少之又少;真正鱼游濠上、擅壑专丘,而刻雾裁风,著成传世经典之人却寥寥无几。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李白、杨万里,屈指可数,其中蕴含的是诗人心中那一抹恬淡、悠远,更是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
抬头仰望名山胜川,只觉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好似一根擎天大柱,遥不可攀。层岩耸翠之下,是浩渺空明的溪水,清澈灵动,淌过流年,好比一位恬静端庄的姑娘缓缓出现。惟有大自然镂云裁月的手艺、镂冰屬雪的构思,才能创造如此恢宏与细腻并存之境,想必若是画圣吴道子在这作画,恐怕也无法将这如画山水全部的意境用如此明丽的色彩以描绘尽吧!也只有山与水、相与随交相辉映,才使得无数人沉浸于其间。
莫要着急,山水中、两岸旁,石壁上五色交辉。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如此迷人,熠熠生辉、斑斓耀眼。随着
目光的上移“挺拔山水间,婷婷流水线”的竹林映入眼帘,苍翠欲滴,如翡翠玉石,返璞归真:春冬之时,则青林翠竹,傲然挺拔,不惧风雨,不畏严寒;至于夏日秋水,疏影暗香,枝繁叶茂,虽有烈日高照,或萧条弥漫其间。竹林亦直镇山腰,守山水,守信念…不可不谓竹林曰“四时俱备,真乃美景也。”
清晨,薄雾在山涧中弥漫开,却又在暖阳和煦地柔照下逐渐消散,猿鸟在曦日的爱抚下啼鸣,似是在庆祝冉冉升起的太阳,梦幻般齐唱起来;黄昏,夕阳伴着火红的晚霞欲要坠落下去,留给苍茫大地和山水美景是片刻的余晖,而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悦动、嬉戏玩闹,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就此展毕。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参与、领悟、欣赏这美景奥秘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