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之欢

初三 写景 694字
2021-09-12 11:04:32

立春过后,雨水(注:二十四气节之一)紧接着到来。

从立春到雨水只有十五天的时间,给人的感觉却是那么不同。雨水前后,大地忽然晴朗,天空明净。古代人曾把雨水分成“三侯”:一侯獭祭鱼,二侯鸿雁来,三侯草木萌动。“一侯”指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二侯”指大雁开始从南方回来,“三侯”指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田里的麦苗开始疯狂地拔节,油菜开始疯狂的抽薹。夜晚,躺在床上的我,总能享受一场又一场春雨。“春雨贵如油。”母亲总是这么说。少时,我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每当瓦片上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我的心里便有止不住的欢喜。在雨声的包围中,屋里有种说不出的宁静。父亲均匀的呼噜声,隔壁孩子嘤嘤的哭声,窗外潺潺的溪水声,都让这个夜晚显得那么宁静。“鸟鸣山更幽”,大概便是这种心境吧。

在我的记忆里,那段时间的天气总是昼晴夜雨。早上起来,东方还有残留的云雾,瞬间过后,它们都不复存在。太阳明晃晃的照了一天,白天天气尚好,可到晚上,冷不丁又来一场雨,我仿佛躺进雨水的包围里,开始享受春雨带来的宁静。天亮时分,雨水又停了。母亲习惯早起,她推开门,长吸一口气道:“昼晴夜雨,百姓做财主。”那时,我便会把头探出窗外喊道:“要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这样,该多好。”然而,那时我不知道,南方的秋天和冬天根本就干燥少雨。

雨水前后,村里已丝毫没有春节的气息,所有村民都进入了劳动状态。那时的早晨,没有刺骨的冷,只有微微的寒,人们已没有那么依恋被窝,早早起床了。他们吃点干粮,揣着种子,准备在早饭前播些种,撒些籽,种点小菜。父亲最关心的,是他的果树可以摘梨了,可以摘桃了……也正因如此,我的童年总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水果。

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些昼晴夜雨的日子。并且格外想念早晨湿润的空气,想念晚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怀念穿着蓑衣行走的人们。怀念驮着犁鞍的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