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境山养老

初三 写景 782字
2020-08-04 21:12:15

养老方能学,求田亦可耕。一犁春雨足,干亩野风清。一一题记

养老有两意:择取年老而贤能之人,按时供给酒食;另一个则是抚养年老不能自给的人。

我常常听别人说,境山亭是一个“养老”宝地。我仔细斟酌一番,此话的确属实。那些不曾贡献积分的人,经常捐鹰放鸦,却河清难俟,这种养老方式,属实恶劣。我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更注重于在闲暇之余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受拘束,经常闲居休息。而不是不能自给,毕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想饭来伸手衣来张口,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养老事情的普遍发生,引起了国家基层的认识。可在这“养老院”的我们,依旧活龙活虎,没有受到约束。

其实,养老,也需要学历和才华,尤其是在山峦叠山之中,身处在这茫茫的境山里。“养老”,也是需要资格的:被高大上地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退避山林,然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干古佳句留世人间,让千万人尊崇供奉;诸葛亮南阳的屋舍,藏于山脉之间,曾蜀汉大帝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更是成为人尽皆知的史实。如此名人才有资格在山中“养老”,汝何不能学?

依我来说,境山亭“养老”应该是人们侃侃而谈的话题,它并不是指高龄不能自给的老人,而更像第一层的意思。文学社本就是聚集八方各路喜好诗书学者之地,而境山更是“养老“中独步天下的风水宝地,像燕昭王那样在幽州台广纳贤才一样,更欢迎那些对诗书礼乐情有独钟的人。

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在此山中,想要“养老”,这三点必不可少:积分是物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为境山之崛起而努力奋斗;好学勤奋的精神更是在境山取一山水之地的钥匙;刻苦钻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是受到尊重的前提,一位一表人才,学识渊博的人,能不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重?

在这与世隔绝的山中,“养老”显得比城市更有内涵和意境,剪墙画,插竹器,阅古书,室内室外,耕耘春风,细雨沐浴,俱是田园。与伙伴们津津乐道,享受夜晚的恬淡生活。没有世俗的喧嚣吵闹,教人心远地偏,便是“养老”的美镇。

我在境山“养老”,但知识对我来说,是舒适的。闲暇时间,没有规矩,聆听大自然的美音,像刘禹锡那样与鸿儒畅谈,与豪学交往,在这一方隐逸的山水净土中,这便是人间极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