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公路也如羊肠小道一样崎岖不平,颠簸的汽车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千沟万壑。离家多天,此刻才有些许对家的怀念,江南的一马平川几曾有这样的地形?
当面对那巍巍青山时,我发现这里所具有的感染力真的绝非现代都市可比。整个仙人崖轻笼在晨雾的朦胧中,一种若有若无的曲线时隐时现,当空中的流云渐散,当第一缕晨光轻轻射在这片迷茫之中时,像是绣花针一点一点剥开了丝线,先是山顶,然后是山腰。金边与银边交汇、杂糅渗透,转瞬之间,整座山已被阳光勾出了轮廓,流畅地自上而下,柔和相接,那种苍劲的气质就像是范宽笔下的山,而那种自然的衔接又似乎与怀素的狂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瑰丽的墨绿在向我们招手,来吧,感受一下西北高山的风情!
清晨的露珠还俏皮地在树上逗留,时不时顺枝滑下,恶作剧似的落入我们的衣服里。有了这么一丝的轻松,原本很陡的石阶也似乎可以跳跃前进。站在东崖上向下俯视,整座群山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着,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像幼儿简笔的波浪一样,寻着平缓的峰峦波动,很自然地想到了朱自清的《绿》。的确,仙人崖的绿色比不得仙岩绿的清新爽洁,它是秦腔的神韵与高原的质朴的结合,绿得浓烈,绿得率直,一如西北人豪迈的性格。
山顶有寺庙、道观,很冷清,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间或进来参观,山上有些冷,也很宁静,除了山尼再没有其他居民,连卖纪念品的生意人也只有一家。与五台山那种烟雾缭绕,诵经不断的嘈杂相比,这里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逸志,现代文明被远远地挡在山门外,没有纷杂,没有埋怨,没有电器化,使得游人都屏息静听或是轻声谈论,一切显得宁静与安详。
空气似乎格外澄清,心情也似乎更加舒朗,流云浮在头顶正与这里的空灵合拍。在仙人崖,至少我们可以感受到流云的飘逸,而天地间绮丽而壮阔。用心体会,将会在石窟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