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井游记

初三 说明文 656字
2023-07-24 16:25:18

北京,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追溯到明成宗时期迁都至此后,已有六百余年。故宫、圆明园、天坛等名胜古迹见证了其辉煌。此外,北京的市井文化同样令人驻足。

清晨,太阳未曾全升之际,大街小巷便热闹非凡。人们在家中备早餐,商家们也准备了各色早点。再过片刻,整个城市即将醒来,学业和工作开始,餐厅门店亦为人潮所涌,工作繁忙异常。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大多数人选择打包外带,只有极少数在店内就餐。对于这些顾客,店家几乎端出了相同的食品:豆浆、油条、蒸肉包,即便是北京人曾经喜欢的豆汁儿这种饮品,如今也已鲜少有人留恋。

早餐结束,白天的学工生活开始,这也预示着早高峰的结束,中午的午饭即将到来。

午餐后,人们觉得饥肠辘辘。此时最忙碌的便是烹饪人员和送餐员,电动车迅速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各样器皿里的食材在翻滚。因为这些人的努力,城市也得以再次繁荣。

午后,人们继续工作,街道仍是喧嚣不息。这时老大爷们便拿起茶杯、棋盘,找个阴凉之处或梧桐树底下静坐,品茶下棋,享受悠闲时光。也有些老头子极喜唱歌,他们欣然地唱着年轻时所爱的京剧,歌声在街角巷尾萦绕悠长。

萧乾曾写下《吆喝》,反映了市井文化,尤其是北京那些充满生气的商贩。他形容了卖硬面饽饽的人,讲起话声音厚实,用语极其朴素,这种表达方式朴实无华,深度描绘了生活场景。

到了傍晚,霓虹灯开始闪烁,为城市照亮道路。行人匆匆忙忙地穿梭于街道之间,有些家庭或小团体出门游玩。北京市井文化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得以传承下来的。

虽然我已在深圳生活多年,北京式早餐、老北京下午茶等这些市井风情,依旧可为我敬畏之情。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感真切。作者选取了时间顺序为写作顺序,对景致做了多角度、细致、有序的描述。文章移步换景,描写全面,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对景物形成了解。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风景之中,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