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之美

初三 说明文 999字
2021-11-16 19:25:21

有的人欣赏一首诗,好像力图流转一个事实,即当我们获得了我读完一首诗的激情燃烧的感觉之后才会去深入了解是的内容。他们常常是先喜欢看是在讲什么,然后再去欣赏它,这种方式是很怪异的,就像是为了欣赏诗而欣赏诗,也就是所谓“为了读诗而读诗”,非常的刻意和模式化。因为我们的诗是自然的,是美的,散发着魅力的,它在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们,我们的心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心灵的养料。二者惺惺相惜,就会产生一种自然和谐的共鸣,我们读诗时,被我们读,这个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熬费苦心的刻意解读和追寻的过程。

并且先了解内容,在读诗的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可能性,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降解诗的美感。诗本身就是一种志趣情感和美感的聚合体,而美是一种很难说清楚道明白的事物。诗的本身被一种巧妙自然的语言文字修饰而披上了一层朦胧神秘的外衣,让它更有诱惑力和美感,而采用这种方式欣赏诗的人,就像是要硬生生的剥掉这层美感,让它赤裸裸地暴露在眼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丢失或降解了那层美感和诱惑力。而这对于一个真正喜欢诗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大灾难。与此同时,这也会让我们从诗中获得的心灵养料减少,内心得不到满足,空虚得不到填补,心里预期降低。

有的人可能会问,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去了解他的内容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拿李白的《蜀道难》来说,是里面运用到了很多典故和化用,全是语句参差,长短不一,笔墨纵横,气象宏大,立意高远,而且所呈现的是一种奇诡多变的画风。专家读起来尚且费力,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一边读,一边了解内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即使一边读诗,逐字逐句把内容搞清楚了,整首诗坚持下来,估计这个读诗的人也很疲乏了,而且还有可能忘了它到底讲了什么,这是吃力不讨好的。换一首现代诗来读呢?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内容,这不就是把一首诗读做了那种严肃细腻的剖析作品了吗?这还是欣赏诗吗?至少这不是一第一步读诗应该做的事情。

最佳的方式应该是通读,全是几遍,先领略整首诗的魅力和美感,再去进一步深入了解,达到一种思想与美感的理解合一,那时候一首诗才算被欣赏完了,但对于一首好诗来说,不管怎么样欣赏和思考,总会剩下一些东西是你想不透的,朦朦胧胧,一直吸引着你,让你百读不厌,它还隐藏着一些奇妙的,具有启示性的东西,一直引导着你,让你去探究,生生不息。

我想,“读诗”,在于体会适量给我们所呈现的美,感悟诗中蕴含的哲思,当美与哲思和合一,便也实现了读书的意义。

“读诗”的过程,是一个随遇而安的过程,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精心的布置,有的,应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心途旅行,随意,骤然,琢磨不定,却又充满欢喜和惊奇。

读诗,读的不仅仅是别人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