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会让人产生许多感悟和共鸣,我手中捧读的《童年河》就是如此。
也许是因为我和雪弟的童年都是和上海这个城市息息相关,读着读着,书中的多景物都会不由自主的在我的脑海里重合起来,崇明岛的芦苇丛、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外滩形状各异的洋建筑、绿皮的有轨电车、洋行楼顶的钟声…… 这些都似曾相识。记忆的碎片就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拼凑成一帧帧栩栩如生的画面,亲切而又温暖。
如果说童年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那么我们就是童年河里的一尾游鱼,感受着河面风平浪静时的悠然自得,也会在河面泛起涟漪挣扎闪躲。
雪弟从小和亲婆一起生活在崇明岛乡下,那时他是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他在七岁时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住进了上海石库门拥挤、黑暗的小房子,环境的突变让他顿感压抑和孤独,他只能默默的通过蜡笔在白墙上画画、饲养小蚂蚁这些事来排解烦恼。好在他认识了“牛轧糖”、“小蜜蜂”、唐彩彩等新朋友;在民生小学上学时,他又因突出的绘画才能获得了谢校长的青睐和同学们的赞赏;然后,亲婆也搬来和他团聚……亲情和友情的温暖,让他孤独的心得到了些许安慰。但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或烦恼或惊险的小插曲,亲婆也因一场意外而葬身,这令雪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作者笔下雪弟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的十分生动饱满,有些情节看一遍就能使人印象深刻。“追屁(汽车的尾气)”和“囚蚁”时的雪弟天真可爱;夜深人静时仰望星空,对亲婆寄托深切的哀思时的雪弟令人心疼;英勇无畏的纵身跃进河里救人,直到精疲力尽昏了过去,在医院醒来后第一句就是问:“小蜜蜂怎么样了”时的雪弟让人感动流泪。
和雪弟波澜起伏的童年不同,我的童年是五彩斑斓的,也更加幸福。七岁之前,我和家人一起住在世纪公园附近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在蜜罐里泡大的我没有体会过“亭子间”“老虎窗”的逼仄,也很难想象雪弟的阿爹“在走廊里做饭时,这里的交通就中断了”又是怎样一种拥挤的场面,更不会发生为找苏州河迷路和因嘴馋去偷吃别人送来的苹果这样的糗事。
从我记事起,每天早晨一醒来,就可以看到南浦大桥上像火柴盒一样五颜六色的早已排成了长龙的汽车,晚上可以在主卧的落地窗帘一边喝着酸奶一边眺望远处的灯光璀璨的东方明珠和陆家嘴三个地标建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增长见识,总是变着法儿的带我出去短途旅行。 我们几乎玩遍了上海各个区省的农家乐、农科种植园和游乐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和书店里流连忘返,还去过申花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场基地和徐根宝足球基地踢儿童足球。我还忘不了在崇明岛一望无际的种植基地里挖花菜、拔萝卜时的快乐,更忘不了在共青森林公园里玩“勇敢者游戏”赢得一枚巧克力时的兴奋,更忘不了站在“上海之巅”俯瞰黄浦江两岸旖旎风光时的惊叹!
七岁,也是我童年生活的重要转折点。因为选择到宁波求学,我离开了上海,家人们也毫不犹豫的放弃了繁华大都市的优渥生活,陪伴我在这座海滨小城读书。然而,我的幸福感并没有像雪弟那样因为环境的突然改变而流失。比雪弟幸运的是,我发现新环境中的一切是那么新奇而美好,这种感觉直到现在都非常浓厚。这里风景如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有亲爱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在上海吃不到的时令美食……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留下许多回忆,童年河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回忆里不可磨灭的片段,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它们都是无比珍贵的存在!雪弟和我的童年分处在不同的时代,所以我们有了不同的境遇和感受。这明显的反差与对比,让我在感叹的同时,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