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钢铁》之后去恶补了一把苏联历史,很惭愧原来对苏联是“大号俄罗斯”的刻板印象存在了那么多年。2021年了,才明白那声“苏联老大哥”的温度。“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句话,原来这么有份量。
这本书我读了三个星期,读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我读得囫囵吞枣,被完全陌生的历史背景和又长又多的人名折磨得疯狂掉发。“意兴阑珊”是我对钢铁的第一印象,我好像只在乎那个蓬勃如早春的冬妮亚,当冬尼亚退场后,我百无聊赖地看着那些开会、修路、疗养院的情节,对那些难以辨识的人名和人物关系索性直接放弃。
但是第二遍的时候,我发誓一定要认真精读,为了理清人物关系,我把每一章出现的人名都写在便签纸上。遇到不懂的历史情节就去搜资料查百度或问朋友,硬是花了三天时间啃了下来。
我感觉,我完成了从冬妮亚到保尔的蜕变。第一遍时,我只能与冬妮亚共情,我不理解保尔为什么不让她穿漂亮衣服,不理解为什么在铁路上时保尔因为冬妮亚无心的一句话就如此厌恶她还出言伤她,毕竟冬妮亚当初冒着危险帮了保尔那么多。
但是在读第二遍时,我开始明白了保持艰苦精神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也明白了那些修铁路的共青团员们在做一件多么悲壮又多么伟大的事。即使已经知道了后期的苏联还是难逃“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宿命,但早期的革命者们是那样纯洁干净,他们穿着最破烂的衣服干着最苦的活,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穿暖,受到公平的待遇。
那些不断变动的政治局面,那些穷凶极恶的德军和白军,那些似乎永远也无法斩草除根的匪帮,都动摇不了无产者们坚定的意志。谢廖沙倒在沙场上的身影那样壮烈,而我们与谢廖沙,与保尔肩负着同样的使命,我们也承载着同样的荣光。
我们的制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曾经的荒芜中飞速繁华。但那些伟大的先驱者仍然值得我们致敬,他们在一片黑暗中开天辟地,拿起斧头和镰刀,与如日中天的资本主义强国抗衡了一百二十年。纵然他们的错误决断和后期的腐败让他们最终解体,但中国的今日就好像在向列宁、向马克思,向无数个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生的人证明,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走,一个为无产者存在的政权,可以存在,可以强大,也终会一直存在,甚至终将会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