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茶

初三 读后感 796字
2021-01-03 12:43:24

梁晓声: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2010年被评为“首届最受中小学生最爱的时代当代作家之一”,梁晓声多部作品被写入各地中学语文教材,他的作品文字朴素,情感真挚,在进行叙述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时,又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本丛书选自梁晓声作品中最能体现其对世态人情思考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名篇。

读这本书时,我竟然觉得梁晓声先生不再像个长辈,遥远的长辈,而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着自己哀愁的人,就如我身边的人一样。

《父亲与茶》虽然写的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却引起了我的共鸣,作者的一些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也重演过,在梁晓声心目当中父亲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绝对权威,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在作者眼中父亲是恩人,也是令作者惧怕的人。因为家中绝对的领导地位,他的粗暴打骂曾使作者口吃到中学,也使作者懂得了什么是一个男人的尊严。宽容,坚忍的母亲在他面前总像一只温顺的羊,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宁愿相信算命先生的“克女”只说,也不听西医的真诚忠告,最终延误了姐姐的治疗时机,导致姐姐幼年夭折,也是由于他的严厉粗暴和无知,让一心奔前程的哥哥大学就疯了……

这些破碎的记忆甚至带有伤痛的感觉,不敬爱父亲,他也有他值得敬重的地方。比如他本是壮士的山东大汉,不叹气,不抱怨,也不哀求,他的生活原则就是“万事不求人”,他的脊梁像大山一样壮实,一直默默的承受着六口之家的生计,对于丈夫照顾妻子,承担养家糊口的义务。但梁晓声归结为这是母亲和我们四个兄弟在“吃”父亲,还是十分“任性”的“吃”。而作为被“吃”的对象——父亲竟没有一丝抱怨,这让作为子女的“我”有意识地去思考父亲的处境,理解他的不幸的同时还抱有同情心理。辛苦了一生,也沧桑了一生,随着岁月光华的悄然流走,父亲的鬓角也逐渐显出了苍老的痕迹。

常人都道:孩子是父母上辈子欠下的债。而我更愿意相信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负担,作者的父亲给了我一种暂时无法理解却受益终生的爱,而这种爱是父亲一生的付出。最后我想说,父母他(她)们不是超人却愿意为了我们变成万能的人,永远不要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世界上没有永远,来日也不会方长,所以,趁现在好好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