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只为守护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和平;有这样一群人,长眠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家,将热血洒在他国的土地上。他们去了,在枪林弹雨之下或倒下,或带着一身伤归来,纵然他们手中的枪杆是那样冰冷,但那每一发射出的子弹都是漂亮的回击,都是和平的祈愿。
有些人为保全大局,在身体着火的情况下整整十几个小时趴在草地上一动不动;有些人坚守阵地,在寒冷的气流催化下长眠于梦乡。
他们战死在了胜利的前夜,但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他们长眠在了无尽的寒冬,但精神永存。 《血性迸发》里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军人的血性与勇气。松骨峰阻击战里,整个连队只剩下六名负伤战士和一名副指导员。 恍惚间,我们又回到了那个被日军统治的年代,但面前的敌人却早已不同。美军的科技显然更加强大,但这样以命换命的交火,却持续了整整八个小时。
人,在为自己信仰牺牲的时候,内心是充斥着无尚光荣的。
人,在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是可以爆发出最强力量的。
“你有你的坚船利炮,我有我的英勇无畏”——我记得那位伟人听到自己仅剩的孩子战死在他国时的表情,那位名为“岸英”的青年最终英勇长眠与对岸;我记得那为英勇的战士,用自己的身躯化作盾牌,堵住敌人的枪眼。唱不尽,道不完,这是独属于中国军人的赞歌。
而在后方,更是军民一条心。
在那黑白影片里,我看到一个个大的突兀的鸡蛋,被郑重地用布包好交于上级;我看到人们排起长龙踊跃捐款,密切关注志愿军的消息。村那头,一位老母亲眼巴巴望着那头也不回,大步流星离开村庄的孩子;岸这头,这个稚嫩的青年就已转身上了战场,最宝贵的物品被紧紧护在他的胸口。
1953年7月27日,这场大规模战局落下帷幕,如同我们曾经创造了的诸多奇迹,一般在这一次战争中,我们也创造了奇迹。但,这样的奇迹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太过沉重。
我们常常说“国运”,但真正的国运并不是“运”,是一代一代中国人积累起来的,是充斥着赤诚的鲜血的,是中国的脉搏。如今,中国正面临着更大的一场灾难,对于我们而言,争分夺秒的手术台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身穿白衣,手持手术刀的人们就是如今的战士。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必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