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爱与守望在茶峒的河流中流淌

初三 读后感 861字
2024-08-01 17:44:04

端坐于案前,侧首顾盼,窗外一抹盎然青绿跃入视线,不禁令我心绪飘向远方那茶峒小镇,那里篁竹葱郁,亦有以竹命名,肤若墨玉,眼似水晶,性情纯真灵动的女孩——翠翠。桌面静静躺着的,正是承载着茶峒深情厚谊的《边城》。

在这部作品中,苗家风情与湘西的山清水秀交织成一幅明快的牧歌画卷,于山水环绕的茶峒,铺陈开一段浪漫却又略带哀伤的爱情叙事。故事不仅讲述了一段崎岖的爱情旅程,还深刻揭示了亲情的庇护及邻里间温馨互助的人情味。

初读《边城》,我全神贯注于翠翠、天保与滩送三人的情感纠葛,心绪随着天保的离世、祖父的辞世以及翠翠与滩送未能相守的遗憾而起伏,满心期待滩送的归来,却忽视了文本深层的意蕴。

再度细品,方感悟其深意。翠翠的纯真与逃避,天保的热情被弟弟歌声的无意冷却,滩送的深情因翠翠的迟疑而不为所知,这些情节恰似当代年轻人情感世界中的误会与矜持,提醒着我们珍惜眼前人,勇敢表达爱,免得空留“明天”之约的遗憾。

老船夫,一心想要为翠翠觅得良缘,却因过度保护和沟通不畅,在两兄弟间左右为难,最终抱憾离世。这告诫我们,父母之爱虽深,但也需适度,学会适时放手,让子女自由飞翔,莫让爱成为束缚,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边城》更深层次地展示了茶峒人民之间淳朴的温情。老船夫的乐善好施,乡亲们的相互帮衬,乃至老马兵的无私守护,都是这片土地上温暖人心的真实写照。无论是老船夫的葬礼,还是白塔的重建,无不体现出茶峒乡邻间深厚的情谊与互助精神。

沈从文以翠翠父母的悲剧开篇,似乎预示了翠翠爱情之路的不平坦,也映射了祖父竭力保护翠翠的深层原因。如果祖孙之间能够坦诚交流,或许故事会有不同的走向。而书的开放式结局,不仅留给读者无限遐想,更赞美了人性中那份纯真与美好的力量。同时,沈从文通过细腻描绘茶峒,将其打造为一个既有水乡柔情,又具桃源宁静,又不失人间烟火气息的理想家园。

白塔之侧,溪边翠翠亭亭玉立,岁月流转,她已成长;黄狗依旧吠声轻扬,只是渡口再无那熟悉的歌声。为翠翠采虎耳草的年轻人归期未定,但茶峒的影像,以及在那里上演的点点滴滴,已深深镌刻在我记忆的版图之上。

教师点评:《边城》,离不开茶峒小镇的自然美景,离不开淳朴善良的茶峒人民,更离不开那细腻美好的人情味。作者真真切切地沉浸于发生在边城的故事——在这篇读后感中概括性地展现了《边城》中人物的情感纠葛,以及故事中爱情、亲情和邻里关系的表现,也在细品书中情节过后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现实生活进行了关联——进一步表达了对《边城》这一名作深层含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反思,提出了对现代社会情感问题的思考,如“当代年轻人情感世界中的误会与矜持”和“父母之爱虽深,但也需适度”,并赞美了人性中的纯真与美好,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建议作者对文章的层次和结构重新进行布局,让叙述更为集中,突出内容中的重点,文章会更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