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煎饼的我,迫不及待地拆开盒子,取出煎饼,包着土豆丝,一口咬住。熟悉的味道重回味蕾,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难以忘怀的小山村。
在悠悠的小山村,黄土倒也成为我的亲人了。夕阳西下,我总是抱着一卷煎饼。天上,残阳如血;地下,黄土连绵。
正宗的山东煎饼是糙的,是不修边幅的,这是跟山东人民系出同一条血脉了。大概是山东的黄土多,煎饼倒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也是粗野的黄色了。
小孩子嘴巴馋,大清早太阳刚亮,便叫嚷着要去买第一批煎饼了。坐着三轮车,一排排的树木飞也似的向后跑去,我还觉得车慢,催促着,生怕赶不上第一批煎饼。
还好,还来得及。煎饼摊前已经挤挤嚷嚷了。我跳下车,泥鳅似的钻到煎饼摊前。“来三张煎饼。”“好,来了!”我跳起来,抓着热腾腾的袋子,飞也似的跑了。“小馋猫,煎饼干吃怎么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煎饼也一样。”坐在前排的爷爷转过头,看着心急如焚的我,笑了。
终于到家了!将煎饼摊开,放点土豆丝,均匀撒点葱花,把煎饼像卷面团一样卷起,捏着下端。各种食材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子,刺激我的味蕾。我再也等不住了,狠狠一撕,土豆酱汁挤出。筋道中浑携着土豆的清香,连同未散发的热量和香气,在喉间蹦跳着,翻滚着,挑逗着,诱惑着。越嚼越香,隐隐的小麦味,透着葱花的辛辣和秘制酱汁的味道。但煎饼也最终变软了,融化了,变成一股暖流,一泓清泉,一去无悔地滑进我的心里……
一旁的爷爷,这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终是放不下田地,特意留了点煎饼,去地里干活去了。等到晚上,则要吆喝上三两好友,围在桌前,摆上几瓶浑酒。一仰而尽,大口而啖,举止跌宕不羁,形色从容不迫,似乎尝出了煎饼的韵味。
山东人,就像这煎饼一样,外表平平无奇,甚至泛着粗糙的麦色,但一尝,那质朴,丰富,细腻,踏实便充满心灵,让人一下子有了脚踏实地的力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工煎饼也越来越少了。但那始终牵挂我的山东煎饼,那山东人的品质,也终究不会被猎奇的口味给淘汰,不会被物质的世界所替代。它早已成为山东人的文化,刻在山东人的骨髓中,世代相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山东煎饼,又养育出多少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