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吹一小口气,细抿一小口茶,将目光移到窗外。人潮人海的闹市,空旷人稀的小巷,品茶完后,整个身心都随着茶叶,浸泡入滚烫的热水后,飘飘摇摇,在杯底安息下来。
关于茶,它是因铛铛钟声世界便停止运转的美妙英式下午茶,或是和果子与浓茶苦甜交织舞动的日式茶......这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轻轻略过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沉迷。
这片在中国摇曳了五千年之久的树叶,面对近现代的咖啡、啤酒、可可等几位生猛、强悍的“壮汉”的冲击下,依然保持着清雅脱俗的淑女之貌,国内国际上依旧享誉着绝佳的赞美。而站在发源茶的泥土上的我们,却感觉与茶距离忽远忽近。在备感刺耳之余,内心不乏认同。
在儿时记忆中,古色古香的木制茶室,氤氲着雾气的精致瓷具,浓郁的茶香,那是遥不可及的大雅之堂;如今环视周围,茶与牛奶的碰撞,转职成为香甜的奶茶,以富有嚼劲的珍珠布丁为伴,成为了普遍年轻人手中的“续命良方”。
茶的确从未离开过中国人,虽它身居中国饮品界的巅峰之位,但和大多数中国传统事物一样,在新旧交替的流波中,难免有些颤颤巍巍。
有人说,此乃快速发展不可逆流的社会之因。为了谋求更好的未来,与时间赛跑,除了安眠于舒适的床上,已经很少有歇口气的机会了,更别提热壶水泡口茶喝了,连因泡茶而养成的喝热水的老习惯也逐渐偏向冷水过喉了。
亦有人说,此乃百花百味炫彩迸发的选择之因。经济的发展,商品栏上的饮品如同街上炫彩的霓虹灯般让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调味品不断刺激着被忙碌麻痹的细胞。相比起用简单舒心的方式来恢复精力,人们更多选择让复杂新鲜的百味来使自己迅速“电力满满”。
茶,就这样只能成为旧时回忆的良人吗?
将其春意肆然的枝头上取下,经受暴晒和烈火的无情考验,冷却后封存入黑暗之中。等待下次滚烫的洗礼,重新焕发自己新生的活力。身着这青裹素衣,静候君子的到来。
卷开珠帘,良人她其实在淡扫蛾眉,以更温婉尔雅的姿态来折服更多的人。
调朱弄粉——前面提到的奶茶,茶的清新和牛奶的醇厚丝滑碰撞成的火花点燃了大片原野。或者加上干花干果,花瓣和水果的芳香与甜蜜又为茶点缀了不少姿色,在唇齿间交响自然的乐章。
绒布丝毛——不必要成为温馨暖胃之物,用缝纫精致的布料包裹成茶香包或枕头,让茶香如同四季拥我们入怀的丝麻毛棉时时贴身贴心,让各种茶香唤醒我们对山间,对雨露的念想。
当然,白装素裹的她,也不会永眠于冰冷的黑暗中,懂她的人自然会来。也许在你尝尽人生百味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一饮而尽手中的热茶,双手捧着还带有余温的小杯,感知到,人间的温暖,仍在心口。
在不久的将来,愿国茶不再依靠外人的美誉来填满腹中的空虚,而是靠自身来寻回曾经的威严和常态。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取材丰富,文笔优美。作者选取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了介绍,带领读者更多地对事物做了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