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应常见我们常吃之绿豆,外表墨绿,躺在袋里,似乎在接受这即将被煮开的命运的苦痛。可它们虽不苦苦挣扎,但何时都未忘记过生的梦想。 ——题记
六年级时,生物老师曾推荐我做过一次实验,它令我至今难忘。
按实验步骤做对照组(即生物学上对照实验中的正常组),我是满腹的怀疑——寻一个方瓶子放倒,在瓶内的一面铺入湿纸巾,然后将几颗绿豆排进去。将它们放到温度适宜的地方,就这样,等待它们发芽。
“这怎么可能发芽呢?”我半含怀疑半含讥讽道,“这些绿豆,恐怕早在基因里就已经死了,它们也只会有被煮成绿豆粥的可能。”
我把它丢到一旁,睡觉去了。
次日清晨,当我揉这眼睛从房间里走出来时,一眼瞥见了那只做着我认为傻乎乎实验的瓶子,呆在了那儿。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颤抖地拿起了瓶子,惊呼起来。
那瓶子里所有的绿豆,都在一夜之间,不同程度地发芽了。墨绿色的豆身,奋力地抽出一条白嫩的根,那些新生的幼根有力地插进了湿纸巾去,似乎在寻觅着使它们得以长期生存的土壤,实实扎根。而那绿豆中的芽,已微微撑开一点豆瓣,正等待着沐浴阳光和水露、充满活力地伸展的那一刻。
我忽然对自己那晚的所做所为深感愧疚。我愧疚我对生命的轻蔑,愧疚我对它们的嘲讽,更愧疚我对希望的不屑一顾……
我捧起它们,奔去阳台,找了一块足够大的闲置的土地,将它们细心埋好。浇足了水,又移到阳光下,才犹豫着离开。
几天后,我如愿看到了阳光下几个小小的,却依旧挺拔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