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风情

初二 状物 775字
2020-03-18 12:17:35

婀娜不似侠女风,婉约玉润柳叶枝。——题记

去年夏天,有幸看到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一行身穿各色旗袍,婀娜多姿的女人弹着琵琶,唱着秦淮,走过来。我便被旗袍的优雅的气质吸引了。

旗袍史也很悠久。从清末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多年中,有很多的坎坷和变迁。清末的旗袍样式,主要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到了民国,丝绸的纹样基本沿袭清代的特点,以吉祥寓意为主题的龙凤、福禄寿和“三多九如”的纹样最受欢迎。后来,西风东渐,机械化纺织的开端,旗袍又被改良。随着新型机械设备和原料的横空出世,织造、染色甚至纹样提花都有了飞跃的发展,使得丝绸在品种与花色上更丰富饱满,突破了中国丝织业几千年来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女人的美丽曲线被完美地展现出来,设计师们在领口、衣袖和下摆处融入自己的创意和巧思,便能赋予女性独特的韵味。 30、40年代,旗袍进入鼎盛发展期,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长度上。流行高领,既是盛夏,也配及耳的高领,且越高越时髦。后又流行低领,越低越时髦,甚至低到无领子的程度。袖子长短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发展后的旗袍造型很严谨,呈封闭式的整体造型。最适宜的面料便是柔顺而轻薄的丝绸了。它细密地贴合每一丝曲线,妥帖地仿佛就像是第二层肌肤一般,让女性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出妩媚又高贵的风情。如果说民国的灵魂是旗袍,那么丝绸则是民国的胭脂扣,沉淀在民国名媛的骨血之中,是这个时代最旖旎香艳的回忆。民国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受欧美服装影响,这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

旗袍血脉相融、休戚相关。仿佛留声机里的民国歌曲,永远花好月圆、锦绣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