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箸成双,朴素智慧,一张一合间,流露出无尽的情味。
一双筷子,是我初识味道的媒介。儿时的我常常被爷爷逗弄,他用圆润的筷子头蘸了些醋,轻轻点在我的舌尖。我原本泛着红晕的笑脸立刻像笼罩上了一片乌云,嘴角也耷拉下来。爷爷看我龇牙咧嘴,快要哭出来的样子,赶忙又用筷子蘸了些白糖,塞进我嘴里。一时间,一缕清甜在舌尖化开,掩盖了醋的酸涩。我的嘴角再一次上扬,细细回味着白糖甜蜜的滋味。爷爷看着天真的我,眼睛逐渐眯成了一条缝。
一双筷子,是我学习小家规矩的指引。每逢佳节,我们一家人总会回家团聚。街头巷尾,碧绿的长青藤与火红的灯笼相映成趣,孩子们在其间嬉笑玩闹,稍大一点的孩子在街巷的转角处甩着烟花棒。家家户户屋顶上的炊烟袅袅飘出,与远山的雾气交融在一起。等到长辈们把一大桌饭菜准备好,我早已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悄悄地让木筷探出了头。可没等筷子探进那盘我垂涎已久的菜中,我的手就被父亲冰冷而厚重的大手按住,急切的心情瞬间平息下来。“要让爷爷先动筷。”我看着父亲深邃的双眼,默默地点了点头。手中的木筷头圆尾方,仿佛在告诉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一双筷子,是我从小家融入大家的依托。又是一年新春,年味在大街小巷弥漫,筷子总能适时地“勾”住邻里的衣角。“多个人多双筷子。”奶奶对待街坊四邻总是这样热情。她郑重地从一只镂空的木盒中取出她珍藏的红木筷子,齐齐整整地摆在桌上。
筷子历史悠久,从先秦时期两头一般粗细的箸,到如今式样繁多、做工精致的筷子,不变的是蕴藏在其中的家国情味。合案成桌,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筷子细微的碰撞声,激起的是浓浓的亲情,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文化传统。
大道至简,筷箸无言,它未曾书写过“人间巧艺夺天工”的诗篇,但它质朴、绵长,连同中国人民心间的家国情跨过历史的长河,奏响一曲令人动容的歌,只等我们将它世代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