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如果只让我们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有欢喜,有悲伤。我们的古人对于头顶上的明月,有着无穷的追问,寄托着无限的情怀。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月亮,它有独特的光彩,它是清澈的,它是洁白的。我们心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永远是热烈的,圆满的,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但是月亮就不一样了,我们永远是在月亮底下休息,就在那一片宁静之中,举头望明月,我们发现,高悬于天空中的月亮,它阴晴残缺,有着诸多面目,在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命运的悲欢离合,折射到世间万物之上,有的东西残缺了,其实是获得了它另一种圆满,所以历代中国人才会在明月之上寄托着自己的情怀,人们向太阳学会了积极进取。然而,在明月之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种淡泊世间百态的心情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从而达到真正的逍遥,拥有一颗对待世间万物的平常心。
我记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传递过多少友谊;海上生明月天涯,天涯共此时。明月寄托着多少人们团圆的盼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又触动了多少游子的愁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中秋月》。读着这样一首一首的诗,我不禁感叹到:这写的多有诗意啊!但是,我也在那儿沉思:为什么这诗中的意境好像离我们十分遥远呢?是古代诗歌中的明月变了吗?我想变化的,或许是我们那颗早已沉睡的心灵,在当今钢筋混凝土的时代,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在互联网联通的时代里,我们不需要在对月亮叹息了。我们心中缺乏了欣赏明月姿态的心境,缺乏了面对生活的细腻心,我们的心境早已变得粗糙了当明月高高升起,在天空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呢?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透过高大建筑去追寻一轮明月,是月亮舍弃了我们,还是我们忘却了明月。人生活在这世间,因高雅脱俗,与山水相伴,与日月同缘,一个真正懂得明月的人,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明月就永远支持你,无论您身处在世间何方,明月都将照样你那孤寂的心灵,你那所有的心事都会被那皎洁的明月光慢慢消融。
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每段生命历程都有自己的离愁别恨,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残缺,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努力向前看,人生并不都是十全十美,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感情,是因为明月给予了我们内心深处极大的宽慰,如今和那光亮夺目的霓虹灯相比,月光在人们的世间中越发暗淡,但月亮是我们当今喧闹世界中的一缕宁静,我们应感受月亮的温情,诗意盎然,让月光把我们的梦照亮!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