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说,“吃在成都”,而成都闻名全国的饮食名片,就是火锅了。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两家新开业的生意兴旺的火锅店。只要新的火锅店一开业,成都的好吃嘴们便会自觉地涌入,而旁边的餐饮店立即就逊色下去。
在火锅店十里开外,一些食客身不由己地向店里走去。或许是火锅店里的阵阵飘香,把他们的魂儿给勾了去吧。
坐在店门口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但见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人们扶老携幼,兴奋而又耐心地排号等着店员的召唤。人们在入座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排在后面等了一个小时的人们着急了,担心着自己是否还能吃到。有时,为了争座位,食客们高声争吵,双方面红耳赤,互不退让。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不停地嗅着弥漫在空气中火锅香味,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沸腾的鸳鸯锅。
进入火锅店,别是一番风景。店内的服务员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食客们不分老幼,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十来岁的孩子举着长筷,专挑自己喜欢的午餐肉、鹌鹑蛋,深怕下筷太慢被别人挑走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们原本咬不动肉的牙齿现在也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咀嚼功能,享受着火锅的美味。年轻人更不提了,一个个挽起袖子,可谓“筷筷如有神”,又准又快地夹起自己的最爱,飞速送入口中。食客们不再顾忌菜有多烫,也不再顾及吃相多不雅,都忙着往嘴里塞东西,谁也顾不上去擦嘴角的油水了。火锅店生意可真是红火,放眼望去,座无虚席,热闹不已。
再来看看桌上,一个个鲜红的辣椒毫无规则地摆在桌面上,看得人们垂涎欲滴。桌下放着一瓶瓶啤酒、饮料。瓶口上是一个个唇印,染得像溅了血一样。怕辣的小孩经不起红锅的诱惑,在清水里涮了菜,不一会儿清水也变成红汤了。人们大声呼气,觉得又是麻辣,又是鲜香。桌上零乱地放着大堆纸巾,一些变成了火红色,那是吃菜时擦拭嘴角的辣椒油染上的;一些被汗水浸湿了,那是一些不能吃辣椒但又没经受住诱惑的食客们擦拭满头大汗后留下的证据。
这样的场景,只有在成都才能看得到。因为,火锅已经融入了成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成都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成都的一道响当当的名片。成都火锅,以它的麻辣鲜香以及它所沉淀下来的深厚的饮食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好吃客”源源不断地前来一尝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