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习总书记的话如暮鼓晨钟,引人深思。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要的影响。
家风家训是家族培养优秀子弟、凝聚宗族力量的精神文化基柱,同时优秀的家规家训,于已,教人德令双馨、正身修心;于家,教人家族兴衰、爱家齐家;于国,教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省心录》中曾写到:“无暇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家瑞。”好的家风如美玉,可为国之重器,推动民族发展。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走过,无数仁人志士的家风如催化剂一般,促进者民族的兴盛。家风正可令个人胜。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字字真情,是李密不忘祖母教诲,以孝道治家,秉承“孝”“廉”家风的传承,“孝”的家风使让其名扬乡里的原因;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是曾国藩不畏家国破碎,不惧山河动荡,教育子女克勤克俭家风的传承,“俭”的家风是令其绝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的原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梁启超的家风是令其成就“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原因;“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是《傅雷家书»令人称赞的原因;“卅载光阴弹指过,未经磨染是初心。”是傅聪铭记父亲教导,逆境下秉持一片爱国赤诚之心,成为一代著名钢琴家的原因。“积金不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是郭沫若“积善行善”家风传承的原因。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悌、让是琅琊王氏重教子,成就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俭等人的原因;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风,是令其在各个经济领域延续着家族事业,成就了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所罗门·罗斯柴尔德,内森·罗斯柴尔德等人的原因。家风正可令国家强。
“用坚强抵御软弱,用笑脸抹去泪水,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这样的家训成就了一代文化名人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先生以笔为投枪和匕首,绝不倒下为国家兴亡做贡献,为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而奋斗的体现;”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梯、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责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父亲的教育,深厚的家国情怀,让钱学森从小就树立起了“科学强国”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他义无反顾地返回祖国,投身于中国的航天事业;“钟家优良传统有两个,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是办事要严谨实在。”是钟南山院士在生逢大疫时冲锋在前的原因,医学世家家风令其在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体现当家与国如并蒂花开般绽放于世间时,未来的征途也恰似星辰大海。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华夏优秀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代代相承,始终维系着华夏民族的生存兴旺,如丝缠绵,韧而不断。
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家之脊梁,正国之傲骨,中国才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自古有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家中长辈,更应挺起脊梁,以身作则,眕行思礼,微言见智。培育国家栋梁,家家诚应担责。
万户尘雾之微,尚能补益九州浩浩山海;小家荧烛末光,亦可增辉大国浩浩日月。以家之微芒益国之日月,可盼未来光风霁月,大展宏图。吾辈青年,羽翼渐丰。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承担家之重任。更应凭阑观潮,逐浪扬帆,家风正,方可令民族兴。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见地独到。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作者首先解读议题,然后剖析原因、分享看法,循序渐进地展开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