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

初二 议论文 1045字
2024-01-18 22:56:3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古国。不论是古代贯通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要求,还是儒家遵守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抑或是现当代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无不反映出我国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人无礼则不生,学礼,是立身之本。在日常生活中,礼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人若不守礼,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反之,人若守礼,则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于个人而言,礼是规则、礼法。古代有“从心所欲不逾矩”,今有“严于修身、严于律己”,无论何时,礼都是立身之本。同时,礼也容易被忽视,现在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勾心斗角甚至大动干戈;偶尔有了一点小矛盾便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见到地上的垃圾却视而不见甚至不少人就是乱扔垃圾的始作俑者…一个人如果不文明无礼仪,那么他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做人要懂礼仪,习礼守礼。

事无礼则不成,学礼,是成事之基。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从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兴汉室,到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终破楚,再到曹操光脚迎许攸,爱才若渴,荡天下。礼不仅能正个人之身,还能帮助个人成就美名,完成大业。反之,不守礼则会满盘皆输。唐太子李建成因与宰相魏征争论时态度傲慢,语言不恭,引起了魏征对他的不满,并导致了太子被废黜的政变。唐太子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最终导致了李建成的死亡。由此可见礼不仅能正个人之身,还能帮助个人成就美名,完成大业。

国家无礼则不宁,学礼,是民族之魂。中华民族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凭借的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休以文德,靠的不是殖民侵略,而是化之以礼。近日杭州亚运会登上热搜榜首,其中中国专机接待叙利亚夫妇参加亚运会,受到热烈欢迎,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所基于这个饱经战火凌辱却仍在侵略者铁蹄之下屹立不倒的民族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并非吹嘘,亦不是惋惜,而是尊重与赞美”。如果说亚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文化,那么中国以礼相待叙利亚,则体现出中国民族精神层面中的高尚。礼仪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礼仪,滋养了礼仪,学礼仪,筑民族之魂,是吾辈之责!

“不学礼,无以立”,学文明礼仪,争做文明之人;发展文明礼仪,弘扬民族精神,争做礼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