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同学们凑在一块儿谈论“急脾气”和“慢性子”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今天的时代,生活节奏快,只有“急性子”才能适应。”也有的同学提出异议:“快不等于急,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大家争论不休,意见不能统一。争论的焦点是:我们今天应如何理解“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从字面解释就是:想快却达不到目的。我觉得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都熟悉的“拔苗助长”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那个农夫等不及禾苗一点点的生长,就将它们一棵棵向上拔起,结果禾苗全都枯死。这是因为他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徒劳无功了。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不少。譬如,一次我做完作业,因惦记着电视节目,想速战速决。刚放学就急急忙忙的做起来。由于只注重速度,忽略了正确率,以至于道道题碰钉子,不得不返工,非但没能提前完成作业,反而拖延了时间。这种只要速度不要质量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我们当然应杜绝这种“欲速则不达”的现象。那么有没有“欲速则达”的情况呢?现今改革时代,人们都希望迅速发展,经济社会上有许多企业实施改革,重视市场信息,调整管理结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这岂不就“欲速则达”了吗?可见我们只要在遵循客观规律,讲求科学方法的前提下去追求速度,就能达到预期目的。
“欲速则不达”不等于说“慢就达”。我们尤其反对做事拖拉的作风。有的厂子里的部分工人磨洋工。上班时间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的很,在预定期限内未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但个人要受罚,集体的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他们的确是“慢”了,结果呢?仍旧“不达”。可见慢慢腾腾、拖拖拉拉的作风,绝对要不得。
所以,我们应当提倡科学的追求速度,反对盲目图快和拖拉作风,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欲速则达”。